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章节目录 第521章 天恩浩荡
    洪承畴对着镜子,看着自己新换上的大明官袍。

    皇帝派人来赏赐的新官袍,紫袍玉带,三品以上亲贵大臣的标志。

    “咱这绍天陛下,似乎喜欢标新立异啊,大明袍服近三百年不曾改过,他却非要复唐宋之风。”一名幕僚替洪承畴整理着他紫袍上的蹀躞带,    把装着半片金鱼符的金鱼袋系好。

    洪承畴看着镜中紫色官袍的自己,也有些不太习惯。

    一朝有一朝服色。

    就如唐宋都是三品以上服紫,四五品服绯。而到了明代,废除官员服色里的紫,一到四品都是红色。

    而皇太极建立大清朝,要以水灭火,所以规定百官服石蓝色,也就是不论品级都是蓝色官袍,甚至后宫嫔妃都是这样,    只用补子顶戴等区别级别。

    洪承畴好几年没穿过明朝的红袍,穿了几年蓝袍,结果如今又换成紫袍了。

    他拂拭了几下衣衫,发现这大紫色袍服倒显得他很英武。

    另一位幕僚则很高兴的恭喜洪承畴得到皇帝青睐重用了,“重开谏院,大人授为左谏议大夫,从一品职,这可是实权要职啊。”

    洪承畴甩了甩衣袖,觉得这套官袍很合身,对于皇帝新授他的官职,他倒没那么乐观,毕竟如今新降之人。

    绍天帝重开谏院,倒不是什么稀奇东西。

    明初就沿用元朝制度,也设有谏院,设有谏议大夫、拾遗补阙、给事中等职位,专职侍从、进谏、封驳等。

    后来朱洪武废除宰相,提升六部权力,    也把谏院罢了,改设六科。

    这个谏院虽废了,其实后面的六科仍是承担一样的职责。

    只不过在明初,谏院的左右谏议大夫是正四品,后来的六科给事中却仅八品官了,这也是当时朱洪武的权术手段,废除宰相,独揽大权,六部主政,皇帝又用些五品文臣为内阁学士协助处理政务,甚至搞了群八品小官为谏官,盯着六部尚书们。

    处处体现以小制大的思想。

    此后六科和都察院并称科道官,御史和给事中们的权力都很大,但品级很低,并且不隶属于内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所以有利于皇帝掌控朝堂。

    甚至诸如廷议、廷推这种重大会议上,六科给事中、十三道掌道御史们也都是有资格参与最高决策的。

    哪怕到了崇祯时,    六科的这群都给事中、左右给事中、给事中们,也是群非常难缠的官员,    他们年轻而又手握重权,    连皇帝都敢正面硬刚,成为党争的急先锋。

    据说现在绍天朝这里,六科好像权力没有以前大了,跟内阁一样都是权力下降了不少。

    现在皇帝突然恢复谏院,还让他来出任这左谏议大夫,洪承畴一时也想不到具体用意。

    他只知道现在皇帝改革了不少大明的制度,比如说这官制也是如此,原来大学士品级低,现在直接就是正一品了,而六部尚书也升格为从一品,连原来二品的左右都御史现在也是从一品了。

    这新设的谏院,长官是左右谏议大夫,也都是从一品职。

    其下又设正二品左右司谏,正三左右正言,然后是正四品的六科都给事中,从四的六科左右给事中,正五品六科给事中。

    谏院官职,差不多是对标都察院的。

    都察院就是从一品御门,从一品的左右都御史。

    下设正二品左右副都御史,正三左右佥都御史,然后正四的十三道掌道监察御史,从四的协道监察御史,正五的十三道监察御史。

    相比起原来的都察院,不仅品级提升了,而且十三道监察御史里也增加了分级,每道里设一位掌道监察御史,也就是掌印,然后下设两名协道监察印史,另外设多名监察御史,还会从中抽调一位轮流出任巡按监察御史,以及巡盐、巡河、巡海、巡漕等御史职。

    现在最低的监察御史也是正五了,可以穿上绯袍。

    掌道监察御史甚至是正四。

    如果按照以往六科与都察院的权力对比,六科权力是远比都察院更大的。

    十三道监察御史都升了,六科给事中自然也升了,正五品起了。

    而洪承畴被授为从一品的左谏议大夫,这就是对标左都御史了,是谏院的首领,六科官员也称科道官、言官、谏官,洪承畴自然也就是谏官之首了。

    如果仅按原来的六科来论,这谏院权力很大,而他洪承畴甚至还是谏官之首,从一品左谏议大夫,放在唐宋时期,那就是门下省的高官了,那是宰相。

    他一时觉得有些不对劲,以他来后天子对他的冷落来看,天子厌恶他,可为何却给他这么高的位置?

    思来想去,他觉得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虽然左谏议大夫是从一品职,但可能谏院真正有实权的还是那些给事中,所以左右谏议大夫、左右司谏、左右正言这六个高级谏官,可能真的只是谏官。

    皇帝给个紫衣玉带,实际上不能直接管理六科给事中,只有规谏侍从之权,而没有六科的封驳科抄等大权。

    如果是这样,那这所谓的从一品左谏议大夫,谏院之首就没有意义了。

    但他又觉得皇帝若真要闲置他,随便安排个官职就行,何必大费周章,还特意复设谏院?

    洪承畴猜不透那位年轻的天子了。

    以前他在天启、崇祯两朝,基本上能够完全把握住皇帝的心思,可现在他猜不透了,完全猜不到。

    这让他心里很不安。

    哪怕当初他面对皇太极时,都能猜到七八分皇太极的心思。

    都察院的左都御史跟六部尚书合称七卿,加能通政使和大理寺卿,就是大九卿。

    其最大的职权就是纠劾百官,真论权力,其实应当还在六部尚书之上,毕竟这是个特殊的官职,专门为天子耳目,监察百官的,这不是个具体办事的官,而是盯人的官,所以必须得是皇帝信任的官员。

    这谏院由六科而来,六科以前比察院权利还重,只是品级低限制了他们,现在突然也设了这从一品的院长,那皇帝意欲何为?

    用他洪承畴来劝谏天子?封驳诏敕?

    他觉得这不可能。

    当然,很多时候,其实明朝的六科是皇帝用来制约内阁的,同时也是监察都察院的,科道互纠。

    六科十三道的监察权是极强的,这让洪承畴也有几分兴奋,觉得或许是自己的名气和才能,让这位率军北伐,意图中兴大明的绍天皇帝,想要重用自己,倚重自己才能。

    如果真是这样,那洪承畴觉得自己可以好好回报绍天皇帝,发挥好这个谏院院长职责,他刘宗周带领下的绍天朝都察院,据说干的很不错,人人称颂,都说铁面无私,绍天朝的吏治整顿一新。

    他洪承畴主掌谏院,他相信一定能够不落后于刘宗周。

    刘宗周这人他很了解,以前办书院讲学什么的,这文才确实了得,但若说实干治事,那绝不如自己。

    哪怕是在科道监察这块,洪承畴也自信能比刘宗周那嘴炮干的更好。

    皇帝旨意要经六科审核,他不敢说能封驳皇帝旨意,但六科负责的注销案卷权,他肯定能一硬到底。

    所谓注销案卷,就是六科对各部依旨所处理的事务,会稽查相关案卷文件,以查验他们有没有依照期限完成工作。

    如果稽延迟误,就有权对之进行参奏究治。

    总之内阁决策的事,六科觉得不对是有权封驳让重议的。而决策通过下发各部执行的事务,他们还有监督权,到期没完成,他们就可以参奏究治。

    这就好比是监工一样,六部等衙门干活,他们就在后面监工,没干完,就得抽鞭子。

    洪承畴有自信,若他带领谏院六科,来监工,那绝对能把那些部司喜欢拖延推诿的毛病都给治好。

    至于说谏诤皇帝,弹劾大臣的权力,他相信也是能够发挥好的。

    当然,六科还有建议政事的权力,就是参与廷议、廷推这样的核心决策权。

    以前七品的给事中都能参与廷推选大学士、六部尚书、总督巡抚等,能对朝廷军国大事直接发表意见,现在他是从一品的左谏议大夫,那岂不是就是第八卿?

    那绝对是实打实的重臣啊。

    这一刻,洪承畴真是心中感慨万分,难怪说绍天帝以疏藩远宗自立监国,却能在这么短时间里成就大业,确实了得啊。

    仅是绍天帝对自己的这种不拘一格的重用,就处处彰显了其千年一出的圣君大帝本色啊。

    比起那个小心眼的崇祯皇帝,真是不知道强了几万倍了。

    他心中甚至已经打定主意,绝对要为绍天帝鞠躬尽悴死而后已,以报效君主知遇之恩。

    皇太极那种蛮荒边野的酋长,也只会脱下身上的貂裘给他披上,十分做作,真正的职权却轻易不肯给。

    哪如绍天天子啊,直接就授他谏院院长这种要职,第八卿啊。

    面都还没见过,对他这降敌的叛臣,还是个俘虏,居然都能这般用人不疑,如此慷慨,他还有什么可好说的。

    “圣旨到!”

    千牛卫护着一名内官到来宣旨。

    “特赐封谏院左谏议大夫洪承畴南安侯爵,加太子太保,授内阁协办大学士,入总理处佐理军务,钦此!”

    皇帝给洪承畴又加官晋爵了,清廷新授他的南安侯爵,皇帝给他保留授与。

    还加了宫保衔,又授为内阁大学士,还进总理处。

    洪承畴激动的面色通红,再也无法淡定,直接扑通一声就跪倒在地,向着北面直接叩头咚咚响,高声颤抖着大喊谢吾皇洪恩,万岁万岁万万岁。

    他这模样,让几名幕僚都十分意外。

    洪承畴却是已经觉得深得皇帝依赖,被天子倚为心腹了。

    虽然他也知道,皇帝对内阁也有改动,现在是三殿三阁,各设一大学士,然后有不加殿阁名的协办大学士数人,还有内阁学士、内阁侍读学士数人,这些不定额的协办大学士、学士、侍读学士虽不如殿阁大学士尊贵,但也是有不小实权,能入内阁帮助机务的。

    而能进总理处就更不得了,那里要是真正的皇帝近前,真正的决策中枢。

    这几个头衔一加,他洪承畴这下十分肯定,皇帝已经是要将他倚为心腹,甚至视为帝师了!

    洪承畴激动的面色通红,一不小心,磕头时用力有些过猛,额头都磕出些血来。

    起身后,他要求马上去拜谢皇帝陛下。

    “陛下也正在等着见您呢,请洪相公随咱家来。”

    洪承畴万分激动,就仿佛三十年前他看榜中了进士时一样。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