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章节目录 第532章 西军困虎
    汉中。

    西军与清军在汉中对峙,已经有好几个月了。

    虽然明军没有对张献忠落井下石,与清军夹击西军,反而是给他们不少方便。比如御营陕甘行营提督张大鹏,力排众议,让开阴平桥,放张定国一支偏师绕路北上,    迂回到阳平关后方。

    而御营川贵行营提督张世鹏在占据米仓道后,也还是给张献忠义子张可望让出了米仓道,让他们通过了琉璃关,翻越米仓山进入汉中西乡。

    张可望张定国都成功侧面迂回绕道翻越入汉中,而恰逢大同姜瓖、陕北王永强、甘肃米喇丁等纷纷起兵,再加上多尔衮突然暴毙,以及河南山东局势的崩坏,都让清廷北京无法再听信吴三桂的劝谏。

    不肯再给他们时间继续以静制动。

    而是调豪格、吴三桂等回师西安、大同,让他们先扫清后背之忧。

    豪格不顾命令,抛下大军独自奔回北京争夺皇位,吴三桂退守长安,着手应对南下的王永强兄弟。

    他们的离开,确实给了张献忠很大机会。

    明军给他们放开的路,更是让张定国、张可望成功的进入了汉中,阳平关被突破。

    双方在汉中爆发大战,张定国和张可望义兄弟俩,合兵五万,屯定军山,意图复制当年刘备攻汉中之战的定军山大捷。

    定军山对于阳平关来说,确实意义非凡,就在阳平关后方不远,    西军屯于此地,那阳平关虽还在清军之手,已经是腹背受敌。

    留守阳平关的李国翰,急令驻汉中的汉中王马科、甘南王白广恩攻定军山,又急调勋阳王王光恩出兵来增援。

    双方围绕定军山展开大战。

    马科、白广恩调了几万人马,再加上清军大将鳌拜统领的部份满蒙八旗,    反包围了定军山张定国兄弟俩。

    那边李国翰率领八旗满蒙汉军,仍死守阳平关。

    双方开始大规模战斗。

    本来张献忠以为成功突破到汉中去了,豪格、吴三桂又带着不少兵撤回长安,那么这战肯定能赢。

    但结果却让人意外,双方围绕定军山连番恶战,结果居然是西军反而不敌清军。

    张献忠主力仍被挡在阳平关外,不管他怎么猛攻,死伤惨重也拿不下关,那边屯于定军山的兄弟俩虽然也立栅修营,但打不过来攻的清军,屡战屡败,好在有寨可依,有险可守,但伤亡很大。

    而更麻烦的是,张定国兄弟俩一个走阴平道,一个走米仓道,都是绕远路翻山险而来,没有携带多少粮草,    后续的通道也被清军堵住,他们困在定军山,    粮草坚持不了多久。

    西军拼命,却仍挣不脱清军围困。

    战斗越打越无力,定军山上的西军甚至有许多已经开始偷偷的下山投降,拦都拦不住。

    阳平关外金牛道上的西军情况更坏,太多的人堵在这里了,漫山遍野,结果缺粮少医,时间一长,既饥饿,又多病,随着战势不利,每天都有人在逃跑。

    被张献忠裹胁着北上的军民,一开始多达七十多万。

    可经过不到半年时间,此时阳平关外的西军大营,已经不到三十万了。

    面对困局,张献忠也苍老了许多。

    一边是难以打穿清军封锁,杀出川去,一边却是明军在他们身后虎视眈眈,哪怕明军一直没落井下石,甚至主动给他们让路,甚至明经略文安之不断给他写信,让张献忠接受整编,听从朝廷调派,甚至是换明军来做主力,让他们退下来打辅助,一起夺回汉中,杀回关中。

    但张献忠却始终犹豫着,他并不相信明朝。

    他以已度人,这些年纵横天下,发过很多誓许过很多诺,但从没有兑现过,尤其是对明朝,所以明朝经略的话,他不相信。

    “陛下,文安之又派使者来了。”

    张献忠最近头痛,经常头好像要裂开了一样。

    “父皇,阳平关这样打是打不下的,儿臣愿意率军再翻米仓山入汉中。”张能奇请求。

    张献忠揉着头。

    米仓道的南端现在在明军手里,北端在清军手里,就算明军肯借路,但米仓道险要难走,难以携带多少粮草。

    到时还要面对清军拦截。

    更大的问题在于,就算突破重重阻碍能入汉中,可如果不能迅速取胜,那他们将得不到粮草接应。

    定军山现面两支兵马还困在那里,马上就要断粮了。

    再派一支军过,没粮的话,到时还是得一起饿死在那里。

    “陛下,没有别的办法了,唯有拼死一战。吴三桂现在去了西安,这是我们唯一的机会了,儿臣所部还有七万人马,愿意拼死一试,不成功便成仁,杀入汉中,解定军山之围,然后再从阳平关背后夹击,接父皇出关。”

    张能奇原姓艾,张定国四大义子之一,他的七万人马,其实是连老营妇孺家眷都在里面的。

    带七万人出征,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了。

    “军中粮草还能撑多久?”张献忠问义子张文秀。

    张文秀满脸苦涩。

    “顶多还能撑一个月!”

    这还是逃散了大量人马后的结果,否则最撑不住了。

    西军上下现在天天喝粥,老营的妇孺的粥更稀,但就算粥一天比一天稀,也撑不了多久的。

    “父皇,要不跟文安之的使者谈谈?”

    张献忠沉默。

    文安之不仅一次派人找西军了,一次又一次。

    最近一次,文安之提出,让阳平关的西军退到龙安府平武县去休整,把保宁府交给明军来守清军,甚至已经在汉中的张定国、张可望兄弟俩,由明军负责接应回大巴山休整,将他们安置到南江的大坝。

    当然,文安之也不是没有条件的。

    条件还很多。

    主要的几条,一是张献忠要去帝号,奉绍天为正朔,对内也不可以再自称西皇了。

    其次,西军要进行整编,张献忠裹胁的那些百姓,都要交给明军安置。

    张献忠仍做他的云南王,文安之将给西军整编为四镇,也就各五千,总共两万人,外加辅兵八千。

    就这么多。

    其余的要裁撤遣散,交由明军负责安置。

    文安之还承诺,等西军整编完后,还可以把整个龙安府一直交给他们镇守,税赋也给他们养兵。等他们休整好了,愿意南下云南时,再移镇云南。

    在龙安期间,明军还给他们借粮呢。

    条件不能说不好,但张献忠不信。

    这世上落井下石的人多,雪中送炭的有几个?能锦上添花都已经不错了,你还想他雪中送炭?

    若是自己是文安之,现在都没动手,不过是怕西军做困兽之争,造成伤亡。而且清军还在,所以让他们西军顶在前面,替他们挡着清军呢。

    若没清军,他们早被明军进攻了。

    “把文安之的使者叫来,听听他这次又有什么条件!”

    文安之的使者被叫进来。

    “文经略又有什么新提议?”

    “回大王,我家经略相公说现在形势已经越来越危急了,还望大王能够早下决断。我军已经侦知,定军山形势十分危急,随时有覆没之忧。”

    张献忠不吭声。

    “我家经略说,若大王要派兵借道米仓山,尽管说,我们必全力配合。还有,若是大王缺粮,我家经略也愿意先借助一些,都是为了打鞑子!”

    张献忠猛的睁大眼睛。

    “此话当真?”

    “当真。”

    使者送上一封信。

    张献忠让丞相女婿汪兆麟念给他听。

    文安之说为了打鞑子,所以当团结对外,知道西营缺粮,虽然川军也缺粮,但还是愿意挤一些给西军。

    甚至提出,为西军代买粮食。

    代买?

    脑袋转的很快的张献忠几个马上听出意思,难不成文安之居然愿意卖粮给西军?

    这世上还有这种事情,大明官军卖粮给他张献忠?

    所谓代买,不就是直接卖给他们吗?

    文安之这是想趁机贪污?

    但他的名声,不至于此啊。

    难不成真是拿朝廷的粮卖给他张献忠?

    可文安之派人使者来,还亲自写了信,甚至上面还详细的罗列了代买粮价的报价。

    “麦子十三两一石,老米十二两一石,小米十一两一石,高粱六两一石,黑豆七两一石,玉米七两一石·······”

    看到这价格,张献忠还以为是手抖写错了,应当是麦子一两三一石才对。

    “大王,如今连鱼米之乡的太湖周边,刚秋收后都不敢说一两二一石米啊,何况咱们这里,现在有银子都买不到粮,这些粮,还是朝廷从江南、岭南等各地调集,用船运送入川,沿途还要突破湖广清军拦截,再运到这里来,几千里路途,何其辛苦,好多地方都是背纤拉船,甚至用骡马背运,肩挑背扛的翻山越岭来的。

    我们也缺粮,但文经略还是愿意咬牙挤出一些来供给西营将士们,若是你们不愿意,那没了没关系的。”

    张献忠气的胸膛都要炸了。

    可是细想想,乱世不就这样吗?

    当年他们在陕西活不下去造反时,那个时候斗小米八钱银子,一石小米要八两。而当初后金在关外严重饥荒的时候,甚至一斗米八两银,一石就是八十两银子,更加夸张。

    而围城的时候,往往有钱都没用了,斗金易斗米,同等重量的黄金才能换到同等重量的米,这种时候,任何一点粮食都是活命的希望。

    现在文安之向他卖粮,这价格基本上就是在现在江南粮价上翻十倍。

    哪怕是四川刚经大乱,粮价也顶多是江南两到三倍,但文安之要他十倍。

    “文经略这是记的本王手里头还有些金银财货么?”张献忠压制着心头怒火,“金银财货不过都是身外之物,不能吃也不能喝,如果能跟经略换些粮,本王倒是求之不得,只是不知道能有多少粮换?”

    “顺庆凤凰山,随时可交割十万石粮!”使者道。

    张献忠袖中拳头紧握,十万石粮,这起码得付一百万两银子了,这银子他拿出来,多年劫掠积攒,包括之前夺重庆毁成都等搜刮所得。但一百万两银买十万石粮,这买卖还真是闻所未闻。

    他三十万人,买来这十万石粮,能够每三人分得一石粮,要是按现在这种节省法,三人一天一升粮,能吃一百天。

    当然,正常三人一天一升太少,如果正常供应,三个人一天,起码得五六升粮,这样的话,也就是能供应二十天左右。

    这点粮,不多,却也不少,卡的刚刚好。

    “好,我买!多谢文经略。”

    “经略说大王要买的话,经略愿意派兵运输到保宁府,到时府城外交易,大王给我们结算买粮钱,顺便把保宁府城交给我们。”

    张献忠差点没忍住。

    这十万石粮不仅要一百万两银子,还要他搭上一个保宁府城?

    这还没算上在保宁府城和顺庆之间的南部县城,以及和溪关、南津关。

    张献忠咬牙,没说话。

    “你们别太过份!”张能奇忍不住骂道。

    “大王若是不愿意便算了。”

    “等一下。”

    张献忠叫住想要转身离去的使者。

    “文经略卖粮这事没开玩笑,真愿意卖十万石粮?”

    “大王愿意花一百多万两银子买这十万石粮吗?”

    张献忠黄着脸,“银子不是问题,甚至南部县城和阆中城给你们也没问题,不过我需要再借道米仓山派兵进汉中,不知道文经略可否同意?”

    “没问题。”使者回答的非常痛快。

    “只要大王同意接受整编,我们不仅借路,还会出兵帮忙接应困在定军山的两位小王爷!”

    刘文秀插话,“文经略为何不直接发兵助我们一起攻下汉中府呢?岂不是更好?”

    使者直接回道,“我们还没有做好攻下汉中府的准备,还得调集钱粮兵马,顶多只能冒险为你们接应定军山的兵马撤回来。”

    明军的意图非常明显了,他们绝不愿意助西军攻取汉中,甚至杀入关中去。

    “你回去告诉文经略,他的提议本王都同意了,不过我要买二十万石粮,银子不是问题,十万仍在阆中城交割,另十万石希望在巴州或达州交割给张能奇,到时他会率兵前去取粮,拿到粮食后借道米仓道,经琉璃关穿大巴山入汉中,可否?”

    “我可以立即回去禀报文经略,大王可等候经略回复!”

    “好!”张献忠一口应下,“希望尽快答复!”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