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二百七十八章 微服私访(一)
    来陈家村之前,这个特殊的工作组还是认认真真地去其他村子看了看真实情况的。()结果,他们第一站就去了通县的农村看了看,简直大失所望。

    原以为天子脚下,挨着这样近,这里到底是会有所不同的。哪知,一样的穷,一样的吃不饱穿不暖。与传说中的陈家村相比,简直差了十万八千里。

    也许是受了刺激,在后来的行程中,他们便刻意挑了那富庶的地方去。只是可惜,富庶的也仅仅是县城或者州府,农村一样穷困不已。

    当然,他们这样做倒不是因为他们敬业,又或者善心大发,想到全国最穷的地方去行善。而是因为身上有任务,也是因为想做一个对比,看看百姓口中的陈家村到底是怎样一种状况。

    这样一来,哪怕是还未到陈家村,他们心里便已经有了很矛盾的想法。一是这个陈家村到底富裕到了什么程度,值得那个姓白的如此吹捧。当然,也已经成了百姓们心中的世外桃源。

    至于第二嘛,倒是有点相反,那就是这个陈家村所谓的富庶,是不是与村子在做对比?如果真是这样,拿倒是好理解的。

    所以,当他们到达陈家村的时候,虽然内心已经有了足够的心理建设,但还是被现实中的陈家村震惊了一回。抛开两条商业街和村里的富庶程度不说,单单是村口那一排排的杏花就将他们彻底惊呆了。

    他们虽然是官员,但是退后几十年,也不过是一个学子。也就是说,不管他们现在坐在什么位置,内心深处其实还是个读书人。

    而读书人面对美的事物时候,是比其他人更加敏感的。只因他们深植于心的,都是些不食人间烟火的存在。是那些缠绵悱恻的诗句,也是那些描写美景的惊艳词曲。

    也就是到了这个时候,他们这才完全相信了,陈家村真的是这个时空里的一个超然存在,绝无仅有。说的不好听的,简直比某些县城都好。

    以至于他们现在都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何在全国绝大部门村子都还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下,陈家村却有了这样的成绩?

    而且,这还不用说这个村子种种神奇的地方。

    村民们都爱卫生,没有人会随意乱扔脏东西;村民们几乎都识字,更是会算学,写自己的名字也不再话下;村民们还会定期去看戏,看完了还要坐在一起讨论……

    自然,他们是极其不愿意把成绩归功与白知县身上的。毕竟他现在已经非常风光了,没有必要为他锦上添花,烈火烹油的。

    第一个任务已经完成了,便又急速去了林子里看那个正在建设中的大作坊。不得不说,饶是他们这样见惯了大场面的,也在心里承认,这是个大工程。

    其他人倒也罢了,特别是工部的人,通过与工人聊天了解到这些基本构造特别是那条路的设计时,在心里直呼不可能。因为这些设计实在是太令人着迷了。

    不过,他们也没敢多耽搁,因为昨天便已经接到了朝廷的加急令,命他们火速回朝。因此,在了解了大作坊的方方面面后,这些人便开始往京城走。

    回京复命。

    回到京城,皇帝果然单独接见了他们,细细问他们考察的结果。几人互相望了一眼,便如实地汇报了自己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

    他们可不敢乱说,毕竟不出意外的话,皇上马上就要自己去看一遍的。与其给自己惹麻烦,倒不如说实话。反正农村穷苦这件事,又跟自己无关。

    皇帝听了,果然不怎么高兴。这样鲜明的对比,只能说明两个问题,要么陈家村真的很富裕,要么其他地方真的很穷,不发达。

    一时间又发了火,脸色难看得很。

    没有人知道皇上是怎么想的,也没有人敢去过问。

    不过,三日后,就在九月二日这天,退朝的时候皇帝忽然宣布,自己将亲自去青山县看看。一是去看看行军粮的准备情况,二是则去亲眼看看陈家村的建设情况。

    当然,随行的还有太后和皇后。

    听到这个消息,大伙都不意外。毕竟,若不是之前太后和太子双双生病,他早就去了。还有,他这一去,只怕还有第三个目的,那就是总结经验。

    近身朝臣几乎都知道,这个皇帝是很自负的,同时野心也不小。现在,既然有了陈家村这种奇葩存在,自然是要好好利用一番的。

    如果顺利,估计接下来的几年里,全国会陆续出现陈家村这样的村子,诸如李家村、王家村什么的。

    皇帝原本是打算悄悄出行的,这样才算得上微服私访。不过在帝师刘一秤的劝说下,最后还是当朝宣布了这个消息。就如刘一秤所言,与其偷偷摸摸地离开,无端让人起疑和猜测,倒不如正大光明地告诉那些人,以绝后患。

    其实,他不过是一趟陈家村,时间根本不会太久,且朝中的一切动向自然有人每日汇报,又有太子和三皇子共同负责朝政,想来是不会出任何问题的。

    不过,这消息却是限于内部知道,很多人还是不知晓的。但是,作为此次事件的主角之一,陈家村的人还是通过各种渠道知道了这件事,紧张而兴奋地为准备接驾做着各种努力。

    这次来的可是皇上和太后,而不是一般的朝廷命官。

    就这样,过了十八天,紧赶慢赶的,在九月二十这日,一行人终于到了青山县。之所以这样慢,一是为了照顾太后的身体,二嘛,皇帝也是亲自去一些村子看了具体情况的。

    果如之前汇报的一样,是很穷。

    陶知县自然是知道这个情况的,这半个月来过得是宵衣旰食,几乎每天都工作到深夜才就寝。不过,经过一番突击建设和整理,整个青山县城倒也焕然一新。

    正所谓,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得了消息,从十九日这夜起,陶知县便丝毫不敢懈怠,连觉都不敢睡,生怕自己因为一丝一毫的差错而引来一些“不可预知的后果”。

    皇帝这种生物,实在是太可怕了。

    其实,这次是他想多了,没有必要通宵守着。皇帝要是一个人倒也罢了,关键是随行的还有太后和皇后,所以根本不可能半夜便出现在城门处的。

    但即便如此,陶知县依旧坚守在城楼上,不为博得好感,只为能第一时间目睹天颜。

    就这样,他的辛苦没有白费,在晨曦微晞之时,等了大半个月的皇帝一行终于出现在众人的视线里。

    待到马车进城时,尽管没有任何呼喊,但所有人都跪了下来。皇帝早有命令,一切从简,不许呼喊,更不许因此而扰民。

    不过,虽然他是这么说了,但该有的礼节却是不能废的。不管是哪朝的皇帝,虽然性格各异,各有所擅,但自私虚伪、变化无常是一定有的。

    他坐在轿子里虽然啥都看不见,但他身边那边鹰犬可是厉害的很。不过是将礼节做得周到一些,倒也没什么损失,总比秋后算账来得好。

    陶知县隔着帘子请了安,又问候了几句,伺候在旁边的太监徐公公便摆了摆手。见状,陶知县赶忙跪安了。

    换过衣物,皇帝几人便乔装做富商混进了人群。当然,他身后跟着各类人,有大内侍卫,有青山县的官员,有徐公公,还有各类伺候的人,以及白知县。

    “这里倒是跟其他地方没什么差别啊!”仔细看了一阵,又走了一段路后,太后忽然说道。

    皇后便赶忙道:“是啊,我也没瞧出这里有何不同。”

    “这里是青山县,不是陈家村。”皇帝笑着回道,“那不如,我们就去陈家村看看?”

    这一路上,虽然有官员的刻意安排,他们也见了不少村子,但总归是经过装饰的,根本不是村子最自然的面目。因此,皇帝发了火,坚持去看了不少官员们意料之外的村子。

    这一看,皇帝心里便有了数。不得不说,这些村子是真的穷啊。不管他如何有心里准备,当听见村民们说吃不饱穿不暖甚至还会卖儿卖女的时候,心里总归是不舒服的。

    于是,他的不少好东西都送了出去。

    不过,那也只是第一天罢了。从第二天开始,徐公公手里便预备了些碎银子。不管皇帝给了对方什么,他都能用一个眼神便把那东西要回来,然后递过去几两银子。

    倒不是他贪图什么,他根本就不敢。只因这些东西太过贵重,根本不能出现在民间。要是日后皇帝后悔了,这就是他的不是了。

    作为近身服侍的公公,这也是他的职责之一。

    听皇帝建议说直接去陈家村,皇后倒是来了兴致,只是,太后心里却是有些犯嘀咕。想想着一路上看得那些村子,要是那陈家村与之并无两样,只不过是吹嘘出来的,那皇帝这心里估计不会好受。

    不过,无论如何,这陈家村之旅是免不了的了,倒不如去看看吧。若是真有过人之处,以后便在全国推行开来,她是知道皇帝这个心思的。

    就这样,几人依旧坐了轿子,朝陈家村驶去。

    得了消息的众人立刻在皇帝一行上了马车后,紧跟其后。他们也看出来了,这群人对这县城根本没有兴趣。

    好在去陈家村的路是极宽敞的,根本不用清理道路,且皇上又要求一定要低调,务必要看到最真实的陈家村,所以这一路车队倒像是平常的游客一般。

    他们早就收到消息了,不能作假。要知道之前的算是初犯,可若是再这样,那就不知道后果了。所以,陶知县和白知县迅速交换了一下眼神,干脆一起装糊涂,让皇帝看看最真实的陈家村。

    他们有这个自信。

    又因为除了大内侍卫和徐公公之流,其余人都是在后面远远跟着,倒真的看不出来这就是皇帝本尊的车队。

    “皇儿,我倒是觉得这陈家村应该不错,你看这路修得就很不错。”太后感觉到马车行驶得十分平稳,便让皇后掀开帘子看了看外面的路。

    皇帝便道:“是啊,这两边的树也不错。看着倒像是杏树一般。咦,这路边怎么还有做买卖的?停车,我们下去看看吧。”

    待车停稳之后,皇帝几人便下了车,慢慢看着路的右边那一溜的小摊子。

    这些摊子的外观都是一模一样的,上面有个小棚子,下面是个操作的平台,放着调料之类的东西。最下面估摸着应该是生火的炉子并些柴火煤炭之类的。

    随便走到一家摊子前,皇帝看了看,居然是卖果子的。只是,这果子他在京城倒是没见过,黄橙橙的,还散发着一股诱人的香味。

    “这是什么果子?”皇帝好奇指着摊位上的橙子好奇地问道。闻言,皇后和太后两个好奇宝宝也围了上来。只是,看了半日,她们也是不认识的。

    徐公公听了,心里有些不快,又在心里祈祷这果子最好是当季的时令水果,要不然,若是回京之后皇帝或者太后非要吃这果子,他就难办了。

    他再能干,也拿不出反季水果的。

    “你们是外地来游玩的把吧?”那老妇人满头银丝,麻利地拿起一个橙子,继续说道:“这个叫阳光香橙,是陈家村的特产。现在倒是便宜了不少,一两银子十个。贵人,要不要来十个尝尝?”

    太后见这老妇人年纪不小,身体倒是很硬朗,且全无这一路上见得那些老人那般凄苦的神态。更为重要的是,这老人身上洋溢着一股自信的味道。

    好奇之下便存了想聊几句的心思,这样的妇人,想来是很难提前安排好的。于是便道:“行,你就给我们来十个,哀……老身也尝尝这阳光香橙的味道。”

    那老妇人听了,脸上的笑容更大了。一般路过的游人渴了,不过是买上两三个当场吃了就走,像这样一下子买十个的还是很少的。

    虽然一次性买十个,比单个买更便宜。但到底要一两银子,许多人还是舍不得的。

    最近,这香橙卖得极火,经常供不应求的。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陈家村就那么大,又不是家家户户都种,所以经常断货,不是有银子就买得到的。

    她的女儿前年嫁到了陈家村,所以她才能以十个五百文的价格拿到手。转手一卖,便能赚一半。换了其他人,都是九百文十个,一个钱也不少的。

    饶是这么着,由于这香橙放上一个月也不会坏,转手就能赚一百文,所以买的人还是很多的。

    “来来来,来这里坐下。乘乘凉,我把这香橙给你们切几个端上来。”招呼几人去山边的凳子上坐下,老妇人便转身去切橙子去了。

    及至坐下,太后便道:“这椅子和凳子还挺有趣的。”

    这凳子和椅子都是青竹村的村民用竹子编的,把手处又细细打磨了,又听了叶枫的建议,上面插着一把大伞。山边原本就比他处凉快一些,此刻又有了山风,自然是惬意的。

    “那回京儿子便让人在御花园里给娘照着这个做出来。”皇帝笑着说道。太后当年不过是个小门小户出来的秀女,生了他之后,母凭子贵,熬了几十年才熬到今天。

    简单的生活让她无欲无求,哪怕自己的儿子是这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她依然过着简朴的生活,很少像今天这样主动说自己喜欢什么。

    所以,皇帝倒是很开心的。

    不一会儿,那老妇人便跟着徐公公将切好的橙子端上来了,用的还是白瓷做的盘子。

    只是,那老妇人不知道的是,徐公公一直在观察她,又悄悄试了毒。确认无人,这才敢端上来让贵人享用。要是她有什么古怪的话,躲在一旁的侍卫立即就能冲上来。

    “几位贵人快尝尝,我们这阳光香橙味道如何?”老妇人笑着说道。虽然只是一个农村老太太,但她一向是个乐观的人,现在女儿又嫁到了人人都想去的陈家村,她便更加高兴了。

    闻言,几人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块尝了尝。顿时,橙子特有的香味和甜味浸润了太后那日渐衰退的味蕾,吃着吃着,她便想起了自己年轻时的岁月。

    皇后和皇帝自然也觉得这橙子十分美味,而这样的果子,他们居然是第一次吃到。

    “嗯,不错,我在京城倒是没看到这种果子”太后说到。

    徐公公正在考虑如何回答,老妇人便道:“这果子其他地方却是没有的。这是陈家村自己嫁接试种成功的。要买只能买果子,树苗的话,要等几年以后去了。”

    “来,大妹子,你坐,对,就坐这里,我们说说话。”太后忽然对那老妇人说道。

    老妇人自然是没有注意到皇帝和皇后的皱眉,以及徐公公那能夹死一只苍蝇的皱纹,笑着坐了下来。要是她知道这几人的身份,自然是不敢这样的。

    不过,这倒是说明,陶知县是个听话的,没有作假。

    “你就是这附近的人么?家里是做什么的?”太后慈祥地问到。她最喜欢像老妇人这样爽利的人了,刚好可以了解一下当地的实际情况。

    像那些地方官员带过来的人,她才懒得去交谈。畏畏缩缩的不说,还满口谎言,一听就是事先设计好的。

    像这种话,他们在京城就能听到,又何必舟车劳顿,走了这么远来这里听呢。也就是那些官员的脑子有毛病才会这样安排。

    “我啊,今年六十一了,家就在前面的青竹村。我的儿子和媳妇都在村里的作坊上工,老头子去了陈家村的军粮作坊上工。孙子孙女都去作坊上工了,我老婆子闲着没事,便买了些阳光橙来卖,也能赚几个钱。”

    说着自己家里的事,老妇人是一脸自豪。现在啊,他们全家都有事情做,都在赚银子。至于孙子辈的,都在念书。

    “怎么这么多作坊啊?我听着倒像是有三个作坊?”

    “是啊,你没听错。陈家村人是有良心的,自己富裕了,还不忘带着我们一起富裕。这不,他们把最大的作坊搬到了我们村,还规定我们村里所以人都可以去上工,半天七十文。”

    “为何只上半天工呢?”

    “因为另外的半天可以用来种地,倒是耽误不了什么。”

    “那另外的两个作坊呢?”

    “一个建在南木村,是专门养殖的。最近还开始种菜,所养的猪和鸡鸭还有菜便卖到陈家村菜市场。至于另一个作坊,好像是专门为朝廷提供军粮的。”

    “那这个作坊建在哪里?都有哪些军粮?”皇帝对这个也忽然感兴趣了。其实,他这话却是有陷阱的。若是这个老妇人知道的太多,那就说明陶知县等人失职。

    陶知县自然是知道这个关节的。此话一出,冷汗都出来了,同时又开始祈祷,这个老妇人最好啥都不知道。有时候,话多也就意味着麻烦多。

    “嗐,那作坊建在密林子里,四周都有高大的围墙围着。我老伴就在里面上工,但是里面的管事说这是朝廷的事情,不能随便问,也不能乱说的。”

    闻言,皇帝笑了笑,不置可否。倒是陶知县等人顿时松了一口气,又在心里为这个老妇人点赞,果然是有见识的。嗯,看来以后要多多光顾这里了。

    “那你们家现在过得怎么样啊?”

    “我们家啊,现在过得好着哩!我二姑娘去年嫁到了陈家村,现在这日子就不用说了,每年都有分红。我家刚买了别墅,大儿子今年刚娶了媳妇,和我儿媳在作坊里上工。至于小儿子则在陈家村上私塾,小女儿在陈家村参加扫盲班。”

    “什么叫别墅?”

    “就是房子啊,不过都是二层的,屋子里带茅厕的那种。”

    “你们家现在一个月能得多少银子啊?扫盲班又是什么呀?”屋子里有茅厕,听起来这个别墅也不咋地。

    “我们家啊,现在一个月至少也要七八两的收入。这不,这才有银子买别墅啊。至于扫盲班,就是陈家村办的一个识字班,无论男女老少都可以去学习。他们教我们识字,还教我们算学。”

    若不是自己随意选择的摊子,皇帝和太后肯定会觉得这人是托。来这里之前,他们对陈家村最高的期望便是,这里的人能够吃饱穿暖。

    但是,现在看来,这个预期已经大大提高了。收入高不说,居然还识字。而且看起来还主动帮助临近的村子发展。如果这是真的,那他的计划就是可行的。

    像是忽然想到了什么一样,皇后忽然问道:“那你们村是所有人都这样,还是就你们家过得这样好?”

    听皇后问到了重点,皇帝和太后都安静了下来,等着老妇人的回答。

    是啊,他们怎么没想到呢。若是所有人都过得这样好,那才能叫真的好。若是就她家是这样,那就是个别现象,也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啊。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