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两百四十六章 保守派的反击
    五月,东华门外唱名。

    西南、西北、高原、幽燕,每年需要大量官吏补充,如今连荫补的官员只要一到十六岁,就得进磨勘院待命,各处都缺官吏缺得厉害。

    六年的春闺,进士及第以上,足足一千八百余人,其中一千六百余明经科进士,早就被各部分配完了,内侍唱完名,各部官员就将进士拉出人群,吏部的任命函往怀里一塞,牵来一匹马,聚在一旁候着。

    过了一会儿,同一个去向的凑满百十来个官员后,就会在一都禁军骑兵的护卫下,立刻走马上任。

    这哪里是去做官?感觉像是发配!

    除了前十三甲留在京中外,其他考中的士子都被外放,三年小考,五年大考,徐徐升迁。

    只有明算科两百名士子留在原地,他们不需要经过考核,直接到枢密院任职,以往看不起的小道,最终却换来了鸡犬升天,众人的脸上无不洋溢着满满的得意。

    他们精通算数、地理、天文等在当世看来是小道的奇技淫巧,要是在往常,顶多授个博士官,如今一下子就得封正八品京官,一旁的明经科士子们无一不是眼眶通红,满心嫉妒和愤恨。

    “不公平!吾等饱读圣贤书,却要发配边疆,尔等怎能留在京城…”一名新晋官员忍不住在人群中叫喊起来,刚嚷了一半,就被打断。

    “你嚷嚷什么?!”那官员看了一眼就闭了嘴,来者正是燕王,面对诘问只是支支吾吾不敢答话。

    “这位大人,你考了第几名啊?”李现并不打算放过他,理科男就是嘴拙,被文人一怼连个反驳的都没有。

    “这位士子明经科七百四十二名。”唱名的内侍答道。

    “才七百多名,以往可是录不上的吧?”李现笑问,那士子双颊渐渐红了起来,只是低着头。

    李现又将目光投向在场的士子们,大声道:“做官为何?!在京中享福吗?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先贤的这些言论,你们摸着良心问问,可都还记得?!”

    广场上鸦雀无声,不少人的脑袋耷拉了下来。

    “怎么!朝廷和官家需要你们,那么多疆土,那么多子民,他们想要更好的生活,想要更好的未来!

    你们,要让大宋的疆土变得更辽阔,让大宋的百姓活得更幸福,如此,方能不负官家和朝廷的期望!

    到了任上,谁要是胆敢尸位素餐、以公谋私的,监察御史饶不了你们、百姓饶不了你们、官家和朝廷也容不下尔等!

    听明白了吗?!”

    “明…明白…”回应声稀稀拉拉,更多的人只是红着脸不吭声。

    “大声点!”李现的嗓音顿时暴起,如炸雷般在人群中响起。

    “明白!”回应声如雷,李现听了后暗暗点了点头,转身来到两百赞画司新晋官员们的面前。

    “在京的回趟家,外地的写封信,明日辰时正,准时到枢密院报到,迟到者除名!”

    众人一脸面面相觑,不是授官后都有一个月的探亲假嘛?得了官怎么也得回乡挂挂红花,收收官府和乡绅的红包嘛…

    李现皱了皱眉头,声音又大了起来:“没吃饭啊?听明白了没有?!”

    众人心头一凛,眼前这位可是个武人!

    “属下领命。”

    ……

    御花园。

    赵祯看着跪在地上的任守忠愣了半晌:“燕王凶了新晋官员,现场无人反驳?”

    “正是,唱名的内侍就在一旁看着。”

    一旁的张美人给赵祯斟满一杯温酒,递了过来:“燕王殿下好大的威风呢,善待士子可是本朝祖制。”

    赵祯又是一愣,挥退了任守忠,看着张美人沉默了片刻,随后起身:“燕王可是说了朕想说又不能说的话…”

    张美人见赵祯要走,连忙急道:“官家去哪里?”读书网

    背影脚步不停:“朕许久未见皇后了,去那里坐坐,晚上不用等我用膳了。”

    任守忠跟在赵祯身后,微不可查地摇了摇头,娘娘说这些做什么,后宫不干政才是最严厉的祖制。

    庆历四年的汴京守城战后,曹皇后和赵祯之间,隔阂渐渐消除,英姿飒爽的将门女子,在婉婉嘤嘤的后宫花丛中,显得那么鹤立鸡群。

    任守忠并不喜欢李现,原因无他,被视为最有可能威胁到自己地位的袁德海,和李现的关系太好了。

    自己返回权力中心的历程,袁德海正在重新走一遍,而且看效果,比自己走得更快更稳。

    可中书内阁被韩琦一党把持,司马光被李现打怕了,晏殊能一直待在三司使的位子上,纯粹是因为官家处于平衡的考虑,满朝文武,说得上话的或多或少都算李现的党羽。

    李现今日所为有些逾制,自己也想看下,官家心中对李现到底有没有丝毫顾忌?

    答案显而易见,自己那点小心思,尚需蛰伏。

    不过无妨,等得起!

    ……

    益州成都府。

    “砰!”的一声,楠木雕花的桌案剧烈的抖动了下,茶水四溅,一张被拍得通红的手掌仍然颤抖着摁在桌上,另一只手上死死捏着一份公文,若不是上面盖着皇家玉玺大印,这个年方四十的中年人恨不得将公文撕个粉碎!

    文彦博,字宽夫,未来历经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的元老,有宋一朝与司马光齐名的保守派,此时官至成都府知府。

    “荒唐!”

    “大人,公文上所述何事?”幕僚接过文彦博手中的公文,细细一看,脸色大变。

    “废除交子?!”

    “哼,韩稚圭!”文彦博双拳握紧,按捺不住的愤怒从双眼中喷薄而出。

    庆历四年十二月,文彦博以枢密直学士的身份改知益州成都府,当时成都米价极高,投机商人遍布,文彦博到任后从州外购买粮食,在城门四周设立官府平价售粮点,并在成都府的主要街道张贴布告,通知百姓可以不限量购买。

    这一措施非常有效,不到半月,成都米价恢复到正常的行情,百姓们称赞不已,认为文彦博治蜀有方。

    交子是宋朝在四川地区广泛使用的纸质货币,大宋一直被钱荒困扰,蜀地通行不便,铜钱运输更加困难,交子的出现极大的便利了往来四川盆地与中原的客商,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不过却也造成四川盆地的金银铜等稀有金属,牢牢地把握在当地官府和乡绅的手中,并未成为整个朝廷财政的助力,反而向着与中原撕裂的深渊缓慢地滑了下去。

    新政推行触动了大地主、大士绅的根本利益,《方田均税法》于庆历五年作为《均田制》的补充法令在大宋全境推行,良田多缴税,薄田少缴税,贫下中农的利益得到了进一步保障,富农地主阶级本来就对均田制叫苦连天,这一下就如同刀插进了心窝,整个地主士绅一片怨声载道。

    韭菜割到士大夫们的头上了,如今还要区别对待,P民少割的部分,竟然要算到我等读书人的头上,这天下还有没有王法了?!

    统治阶级的反扑是无孔不入的,各种贿赂砸向了各地的主官头上,丧心病狂的将良田按倾为单位,统统修改为薄田、贫田。

    可他们忘了,官府体系之外,年轻的监察御史们,就等着揪出米缸中的硕鼠,成就自己踏上汴京权力高峰的抱负,当年的成都府知府,就是在推行均田制时,被监察御史拉下了马。

    贿赂舞弊这条路效果很差,当下之计最稳妥的莫过于在朝堂之上扶持起保守派的代言人,此人既要能力出众、从政口碑良好,最关键的必须是自己人!

    治政能力出色的文彦博逐渐出现在士绅阶级中,他对新政持保留态度,与韩琦、范仲淹等在执政思路上有根本性的差别,和鹰犬李现等军功集团有不可调和的文武撕裂的历史矛盾,不仅仅是自己人,而且还很年轻。

    在保守派领袖晏殊的授意下,各地的知名士绅纷纷向朝中重臣去信,动用巨大的人际网络,一路保驾护航,审官院已经传出可靠消息,成都知府任期一满,文彦博就会被调入汴京,担任位高权重的枢密使,接替已经连任两届的原枢密使杜衍。

    而且因为平抑成都粮价有大功,据说有一次官家用膳时,端起米饭突然冒出来一句:“米粮民之根本,若地方官都如文彦博一样用心,天下间还会有饥民和奸商吗?”

    官家显然动了要用文彦博的心思,要不然,审官院一个尚书省的职能机构,能有这么大能量决定中枢京官人选?

    政事堂对于这个窜上来的政治新星有些摸不透,按理说当年韩、范刚向官家上疏改革时,文彦博作为汴京中的青年才俊可是附在其后署了名的,虽然说后来外放为官,怎么着也应该是自己人才对。

    而文彦博自己听到这些风言风语后,只是嗤然一笑,直言应当做好本职,公道自在人心云云,不管在保守派、新党、官家的心中,都隐约成了大宋的未来栋梁。

    若是李现知晓,定当锤头扶额,大呼韩琦等人糊涂,这种坦言“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的保守派领袖,怎能随意放进中枢内阁?!

    不过李现一心扑在赞画司的组建上,此时的他可真成“两耳不闻窗外事”,等到发现文彦博提前回京担任参知政事,与韩琦、范仲淹、富弼一起,组成新内阁班子时,已经到了庆历六年的年底了。

    而那时的自己,正站在寒风凛凛的辽阳府城墙上,东望高丽!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