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八章黄土地之殇1、绿色山村:因“火”而消逝
    民办教师,第八章黄土地之殇1、绿色山村:因“火”而消逝,

    在远古时代,原始森林比比皆是。www.kmwx.net(wwW.k6UK.COM)免费vip小说在烈日炎炎的夏季,因雷电或其他原因产生自然火是较为普遍的,至少比现在的森林更容易产生自然火。自然火对生态环境的变化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一场大火过后,无数生命被吞食,幸存下来的人类只得从灰烬中寻找可以充饥的东西。原始人在从灰烬里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火虽然是可怕的,但靠近它时又可以取暖。原始人开始将自然火种带回洞穴中保存起来,人类对火的利用也就从此开始了。

    原始人开始吃熟食也许是在大火过后,由于饥饿,不得已到灰烬中去寻找食物,但当他们感到熟食比生食味道更加可口时,人类在进化的路途中就实现了一次大的飞跃。掌握和使用自然火是人类食物发生变化的关键。原始人捕猎归来,把捕获的动物或采摘的植物放在火中烧烤,并且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改进食用熟食的方法。

    从原始人到现代人智慧产生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火,可以说认识和掌握自然火是人类智慧启迪的第一步;而人类在火光中得到光明,在寒冷中取得温暖,利用火抵御野兽侵袭是火对人类智慧启迪的第二步;继而人类掌握了用火烧烤食物,摆脱了茹毛饮血的时代,使人类大脑在吃熟食过程中更加发达,这是火对人类智慧启迪的第三步,人类从此揭开了认识自然改变自然的新篇章。可以说,是火将人类带进文明时代。

    人类早期用火是为了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驱寒、驱黑暗、驱赶外来威胁。它能给寒冷中的人以温暖,给黑暗中的人以光明,驱除漫漫长夜中其它生物对人类的生命威胁。

    从远古到现代,在电力未送入人们的灶头之前,火的作用似乎仍然只是为了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要。

    滇东北高原地处北温带,许多地区海拔高于二千米,广大农村地区取暖做饭每时每刻都在消耗着大量的树木。

    如果仅仅是取暖做饭、建设民居,如果管理严密,种植采伐有序,不因为近乎疯狂自绝生路的毁灭性乱砍滥伐,燃料不会成为滇东北农民挥之不去的恶梦。在只伐不种,持续大规模砍伐后,男人为燃料累弯了腰,女人也为燃料锁愁眉!童年用稚嫩的肩背去背柴,老了仍然无法逃避那沉重的负担。到远山,到看上去象严重脱发一样的山顶去“找柴”做燃料成为绝大多数农民农耕外的又一日常活动并伴随他们的大半生,这一事关生计的日常活动恶性循环,给生态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破坏,特别是在人口稠密或海拔较高的地区,这种破坏往往使生态难以修复。

    父亲常常和严明讲述过去风光如画的茶花箐,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茶花箐是一个风光秀美的小村庄。村庄的东西北三面是挺拔峻峭错落有致连绵起伏的大青山,南面是一片千亩耕地,虽不肥沃但产出的洋芋包谷荞麦瓜菜足以填饱上百名乡亲的肚皮。大青山上茂密的磕松青松灌木丛或粗壮或修长,有的胸径二尺有的细如修竹,有的盘在地上有的危立峭壁,似南天擎天柱河边风摆柳苑中奇盆景飞天神虬。枯草松针象柔软的地毯,厚盈脚面,枯朽的树干、枝条杂陈林间,不时有野兔山鸡出没。那山茶花像天上的繁星,开满山坡。夜半三更,村民们常常听到“山毛驴”的嚎叫,村口“山毛驴”的粪便常常让村民们感到恐慌。随着雨季的来临阴湿的地面生长出千万朵黑豹菌、荞面菌、谷熟菌。山涧数股清流,急泻而下,汇成小河,流经村庄,自东北向西南,将小村庄一分为二。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女人们到河里取水做饭,洗菜清衣。孩子们常到河边击水嬉戏,男人们牵着牛马到河中饮水抽烟侃大山。

    那时,村民们不用专门去“找柴”,抽空到大青山上随便拾点已经枯干的树枝就可以解决生活燃料的问题。大人们做饭时发现已无可续干柴,临时到屋后山脚把干柴捡回来,火塘里的余火仍在燃烧,不会煮成“夹生饭”,燃料唾手可取,非常方便。虽然在靠工分吃饭的年代生活并不富裕,但青山带给村民们愉悦,绿水滋润着他们的心田。生活在青山绿水中的村民们尽情地享受着祥和宁静。

    可眼前茶花箐,满目疮痍遍体鳞伤……请书友记住本站搜索来的书友请收藏本站哦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