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2章 外交大变化
    科技奖章,是日月同辉在上,下面一只飞鹰,这次是三等奖,奖章是银边的,鹰也是黑色的,二等奖的鹰,是红色的,一等奖是金色的,而且,是真金。

    “科技官员也是官员,对国家的贡献,一点儿也不比别人差,取得了成绩,就该受表扬,这次,是三等奖,下一回,本宫希望有一等奖的。”

    有人举手,张嫣允许后,他问:“怎样才能得到一等奖?”

    “比如,能让粮食高产,现在一亩地三百斤都顶破天了,若是能育出五百斤的种子,或者弄出什么可以让庄稼大幅度增产的东西,就可以获得一等奖。

    其他方面,比如,畜牧业大发展的发明创造,或者,铸炮、炼铁,枪支,只要创造出以前没有的,可以使人民生活极大改善、巩固国防、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都算。”

    “这次的羊毛,就是产生巨大经济效益、使人们生活得到改善的,不过,这个还可以弄得更好,因此,是三等奖。”

    所有人都明白了,原来天天种地也可以立功,天天处理羊毛,也是为国为民。

    以前的抵触情绪,消散一空,很多人捏紧拳头,一定好好努力,哪怕穷极一生,也要拿到奖牌,光宗耀祖。

    因为沿长城一线的关口,忽然被严格管控,走私被禁绝,蒙古那边的粮食和铁器价格,猛地涨了起来,他们不得不派人出使明国,希望能进行贸易。

    张嫣提出,必须用马匹交换,否则免谈。

    今年,蒙古贵族都知道明国收购羊毛,早早都准备好了,家里的仓库,堆得小山一般,但他们不愿意卖马,明人有了马,他们的优势就不存在了,随时被打,那种日子不好过。

    可是,若是羊毛不卖出去,换回粮食,冬季,万一来了白灾,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

    反正,大明没有马,也能靠火枪火炮致胜,你们没有粮食、铁器、茶叶,日子却过不下去。

    蒙古使臣来的时候,还很蛮横,在礼部接待的官员面前,出言不逊。

    就因为张嫣一句错误的言论,她让礼部好好接待,礼部的官员,就委曲求全,各种迁就。

    东厂和锦衣卫的人,对张嫣还是了解比较多一些,他们将消息送进宫里,张嫣看了,气得不行,把礼部接待的官员训了一顿:

    “你懂不懂他们是来求咱们的?咱们为何还要弯着腰去看他们脸色?你是负责外交事务的,连两个国家谁强谁弱都分不清吗?你平是不是看不上武人吗?为何在鞑子的武力面前,那么稀松?下次再这样丢脸,就回家吃自己去。”

    被骂了,礼部侍郎不生气,反而很高兴,他也不想在鞑子面前卑躬屈膝。

    “明天,本宫安排一场射击表演,你让人带鞑子去看看,吓不死他们!”

    “是!娘娘英明!”

    礼部侍郎出了宫,就吩咐下去,不再给四夷馆里的鞑子送酒席,每天就咸菜窝窝头,想吃好的,他们出钱买,想谈判?等着。

    第二天,礼部官员到四夷馆,邀请所有的鞑子去参观:“非常好看的美景!”

    鞑子被惯坏了,一点多余的想法都没有,笑着闹着,就跟着去了靶场。

    “这是干什么?”

    “我们枪炮厂造出一种新的火枪,就是火铳,请你们看看,刚做好的,以前没有的。”

    鞑子们也想看看,明国的新火铳,就站在一边。

    靶子是三寸厚的木板,先放到一百米外。

    “这么远?能打着吗?”鞑子的正史,巴林小王爷还不怀好意地笑着说。

    其实,礼部的官员心里也嘀咕,但是倒人不倒势,嘴硬道:“你看了就知道。”

    一百米,没有膛线的燧发枪,根本不能瞄准射击,所以,全靠枪多。

    十几杆枪,面对三个靶子开火。

    一阵硝烟和震耳欲聋的枪声之后,靶子被打得东倒西歪,上面也嵌了好几颗子弹,黑乎乎地圆点,一百米也能看得见。

    巴林吓得直咽唾沫,这么远,他们的箭矢,只有少数射雕手能射到,一般人射出的箭,即便飞过来,也没什么劲儿。

    “移动到八十米再射!”指挥射击的小军官下令,那边的士兵将靶子移近。

    这次效果更好,靶子都被打透了。

    巴林吓得更厉害,这力道,就是穿上盔甲,也能穿透啊。

    射击还在继续,最远到一百二十米,最近到三十米,尤其是三十米的位置,靶子被打得四分五裂,所有的蒙古人都全身一震,面露惊恐之色。

    “巴林小王爷,你看,我们的火铳厉害不厉害?”

    “厉害,厉害!”

    巴林的傲慢和骄横荡然无存。

    回到四夷馆,蒙古人看到午饭,没了往日的丰盛,变成了咸菜窝窝头,啊,怎么可以这样?

    他们气得大喊大叫,要去礼部抗议。

    门口站岗的,个个都背着刚刚试射的燧发枪,这些蒙古人刚刚冲过来,他们就冷冷地端起枪,黑洞洞的枪口,对过来,鞑子立刻就怂了,大喊大叫,变成了小声祈求:“我们不吃咸菜,不吃咸菜。”

    “想吃什么,派一个人出去买。”

    “买?我们自己掏钱?”

    “我们又不是没有免费的饭,是你们自己不吃!”

    吃得下去吗?鞑子们满肚子的意见,可没人搭理他们。最后,不得不打落牙齿和血吞,派人出去买饭。

    两个卫兵背着枪,跟在后面,美名其曰,保护安全。

    这边态度强硬起来,鞑子们一时受不了,明国何尝这么硬气过?可是,他们也不是没想过闹腾,但面对黑洞洞的枪口,什么勇气也没有了。

    都怪那什么枪,若不是那个东西,他们蒙古勇士,怎么会怂了?

    没两天,蒙古那边送信,让他们快点谈判,不然,大雪一飘,路被封了,可就难办了。

    用马换,别的不要谈。

    明国的态度很强硬,那边不得不软下来,契书很快就签了。

    边界上,急急火火地建榷场,以前没有贸易,只有朝贡,张嫣不喜欢这种打肿脸充胖子的行为,坚持要开榷场,公平贸易,谁也不给谁磕头,谁也不占谁的便宜。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