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0章 好事
    崇祯这下真高兴了,脸都涨的通红,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宣布卢象升入内阁参赞,兼任兵部尚书,孙传庭是正经的兵部尚书,阎应元任兵部左侍郎。

    内阁成员,一般都有个兼职,因为内阁的原本是朱元璋的秘书,职衔很低,必须有个由头,提高职衔。

    至于三关的都督谁来接替,崇祯不管,他只管拉拢人心。

    本来,孙传庭、卢象升就是崇祯的忠粉,这下更是铁了心了。

    接着,崇祯还不忘戚永芳,升他五军都督府左都督。

    这两年,张嫣借着练兵,早就把五军都督府架空了,崇祯不过是让戚永芳有个好名头。

    但戚永芳依然被感动,眼中泪花闪现,阳光下明晃晃的——想想他的祖宗戚继光,那是何等的英武神明,何等的忠心耿耿,结局是什么?老了老了,还被按成张居正的党徒被清算。

    崇祯看到这些将士的反应,十分满意,拿过戚永芳手里的名单,亲自宣布入选军官学校的人名单,还鼓励这些人,努力学习,奋勇杀敌,争取进入高级军官学校学习,成为他真正的学生。

    煽情完了,崇祯退场。

    真潇洒,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

    当年他满怀豪情,登基为帝,一心想做太祖一类的有为明君,却被那些腐儒教成了书呆子,根本不知道如何治理国家,如何驾驭群臣,现在,被张嫣一个女人打脸,他又愤慨又无奈。

    他知道,这时候忽然攫取军权,把张嫣软禁了,自己就可以重新坐上那个宝座。

    可是,万一国家再回到建奴肆虐、流寇遍地、饥民嗷嗷待哺的境地怎么办?

    他真的害怕了,既然张嫣能干,那就继续吧,且让我悄悄观察一二,学习学习。

    崇祯成了缩头乌龟。

    为了掩饰自己的无能,崇祯才会打肿脸充胖子,狠狠出一把风头,他心里很满意、很爽。

    但爽了之后的麻烦,他又不知该如何处理,就赶紧钻回宫里,反正张嫣也不敢把他怎样。

    张嫣才懒得搭理他呢,她留下卢象升、孙传庭、戚永芳、阎应元,其余的人,准备入学的,直接去军校报到,官员则等候交接,即将奔赴新岗位。

    因为卢象升和孙传庭都有基层工作经验,张嫣让他们把自己熟悉的进士军官做个评价,看看这些人,做什么工作比较好。

    在部队待过的,都雷厉风行,又听从命令听指挥,乃是最好的地方官。

    这时候的地方官,工作很多,但也可以说很少,就看自己干不干了。

    卢象升和孙传庭见张嫣要把进士军官全都放到地方任职,很是高兴。

    “哈密那边,经常受到吐鲁番鞑子的骚扰,这个钟震阳、罗起凤都很不错,可以做哈密的知府和把总。”

    张嫣摇头:“哈密那边,就先那样,等我们腾出手来,派大军过去,一口气打通去波斯的商路,现在小打小闹没什么意思。”

    卢象升和孙传庭目瞪口呆,暗自感慨懿安皇后心胸博大,自己的格局,还是太小了。

    “本宫要你们再担负重任,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请娘娘陛下训示。”卢象升和孙传庭跪了下来。

    “卢爱卿,任南京兵部尚书,整顿南京兵马,你去的时候,从部队中挑五十个年轻有为的进士军官,让他们帮你练兵。”

    卢象升领命。

    “孙爱卿,你去南京,任户部尚书,由卢爱卿帮着,在南直隶征商业税。”

    两人都睁大眼睛,这可是个马蜂窝。

    “卢爱卿,南京总镇、南直隶、浙江的卫所,你都要接管了,可以从军校挑一百个实习军官,让他们担任卫所的正副指挥使,原来的指挥使等官员,全都送到京城,入军校学习。

    你要好好训练那边的兵马,本宫将来有大用。”

    “是!”卢象升领命。

    孙传庭行礼:“娘娘陛下,微臣怕有负娘娘重托。”

    “你不愿意?”

    “微臣这些年一直在练兵,收税的事情不是很清楚。”

    “本宫会给你派二十个助手,是各钞关和户部精英,你只需要摆出官威,镇住那些牛鬼蛇神就行。”

    孙传庭似乎还是有些没信心。

    “孙爱卿可是觉得,不该收商税?好吧,本宫就和你们说说这事儿。”

    “两位爱卿应该听说了,江南的丝质、陶瓷、纸张等,倭国非常喜欢,运过去就是几倍十几倍的利润,如今,明着说是海禁,也不过禁止了普通百姓小民而已,那些豪商、勋贵重臣的家里,哪个不走私?结果就是百姓难过,国库没钱,那些违法者骄奢淫逸,富可敌国。”

    卢象升和孙传庭很矛盾,海禁,确实好过了那些胆大的奸贼,可是,开海,有违太祖遗训。

    “太祖当年为何要海禁?张士诚残部在海上啊,为了以防万一,如今,海上有什么?海匪和走私商人,本宫要派水师巡逻,打击海匪,保护正常的贸易,这样,沿海居民,也可以下海捕捞,贴补生活。”

    见这俩不说话,张嫣又说了几句:“你们有没想过,为何一个朝代,兴不过百年,就开始走下坡路了?难道,真的是因为没有严格遵循祖训吗?太祖的时候,有多少人口?现在呢?

    你们很清楚,土地有限,出产的粮食能养活的人口就有限,现在已经到了大量人口没饭吃、没衣穿、国家没钱赈灾,到处流民造反的危险境地,还按祖训来,能解决问题吗?”

    “娘娘殿下,开海就行吗?”

    “开海可以将咱们生产的工业产品卖出去,换回金银和粮食,你们也知道,本宫整顿漕运,被某些人抵触,今年大量漕粮都没能送入京城,不是船翻了,就是淤泥堵塞,搁浅了。

    本宫刚开始是大炮换大米,后来又是农具换大米,才让京城的米价一直很稳定,也很低廉,京城的百姓,平安喜乐,一派祥和。”

    “可是,娘娘,安南、占城的大米都送到这里来了,他们吃什么?”

    仁义,渗入了他们的骨子里,不管对谁,他们都心怀慈悲。

    “那边一年三熟。老百姓却只种一季两季,多了没人要。如今有人收购,他们还能多种一季挣点零花钱,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出点力日子好过,不是很好事儿吗?”

    他俩可不知道那里的男人很懒,都是女人在忙乎。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