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 11 部分
    南先生心清很好,在月色下,到堰田边上散步。几只夜鸟悄悄地落到树上,又悄悄地飞走了,它们的停留就很神秘;j偶尔喔一两声,是被月光戏弄了,以为白昼又来临了;村里的灯光昏黄如豆,且参差,一会儿关一盏,一会儿亮一盏,很情绪……南先生被逗弄得笑,他只想笑。

    经过一番挣扎之后,他终于投入了村姑的怀抱;才感到,那村姑的爱情真是很热烈很纯正。那热烈与纯正使他放弃了杂念,做尽情的享受与沉浸。命运真是个怪东西:让你失之沧海,收之桑榆;让你东方不亮西方亮;让你没有哲学却有诗……遗忘是遥远的记忆;痛苦是记忆中的幸福;陷落是幸福的得救……他想得很多,都觉得有道理。他感觉好极了。

    在堰田边上,他被月光下的青玉米吸引了。

    那玉米的叶片很肥阔,青玉米的苞穗很丰腴,青玉米的气根很圆团,月光洒在上面很快就滑下去,那地上有如筛般的月光雨。他终于知道那村姑为什么那么圆润;因为山村月夜里的景致就都是那么圆润。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美一方人,确实为至理名言也。

    他的感觉好极了好极了。

    突然那静谧的玉米地里传来急促的窸窣声,身姿苗条的玉米杆子也有一j、二j、三j欹斜了,而且四j。五j……运动着欹斜,他以为是山里的灌狗子,那东西就在夜里骑着玉米杆子,剥青玉米吃;人们很恨它,捉住它以后就活扒皮,它身上长着很厚很白的油,能治烫伤。他捡起一颗石子,觉得有责任赶走它;那石子未投出去,他呆了:从玉米叶子里露出一颗秀美的人头,接着又露出半截秀美的身子,那是个女人。女人挎着个篮子,往里面掰青玉米;篮子装满了,又解开大襟往怀里掖。无处可装之后,女人走了出来。走近了,竟是清秀的女人谢亭云。她发现了他,先是一怔,后来就笑了。无声地笑着走过来,月光下,那整齐的牙齿泛着青白的光。笑着与他擦肩而过,走远了。

    他大惑不解。这么清秀的女人,怎么偷队里的青玉米呢?!

    正迷惑间,又从玉米地的深处露出一颗女人的头……又是满怀满篮的青玉米……又是无声地笑着从他身边擦肩而过。

    一个,两个,三个……都是村里的妇人,妇人们的影子消失了,走远了一群夜妖。那玉米林依然静谧着,没有留下夜妖的踪迹。

    他急急地返回自己的住处,咪当地拉上了门闩,把如水的月华全关到了门外。

    第二天白天,他又见到了那些偷玉米的妇人。妇人们自然地干着手中的活计,依然谈笑风声;见到他笑着叫一声“南先生”,很坦然地跟他打招呼,好像什么也没发生。他倒好像做贼的样子,应答妇人的招呼很吞吐,脸红紫如烧,他白日的生活很忐忑。

    晚上,翁上元到他的住处来,给他带来几穗煮玉米;玉米还带着热气,袅出诱人的清香。“趁热吃吧,这是新玉米。”

    南先生吃了起来。

    “怎么,味道好吧?”翁上元问。

    “好,r香r香的,又嫩又韧。”南先生说。

    “这就对了,就像噙着婆娘的乃头子,香哩!”翁上元粗俗地笑。

    吃着煮玉米,南先生想起昨晚上的事。几经沉吟,终于还是说了。

    翁上元大笑起来。

    “你知道你吃的玉米是哪儿来的么?”

    “哪儿来的?”

    “也是偷的,当然不是我偷的,我是支书,还得顾点面子,是刘淑芳偷的。”

    见南先生不解的样子,翁上元给他讲了这里的妙谛——

    这叫偷青,是山里的风俗。每到新玉米下来之前,人们都经不起青玉米香味的诱惑,去偷点回来或煮或蒸尝鲜。起初,偷玉米的人被抓住了,还要惩戒;但惩戒之后,偷玉米的人还有,且愈来愈多。法不责众,也就没法惩戒。甚至那惩戒的执行人自己也想偷几穗青玉米,就不再惩戒。因为偷几德青玉米,很难说是罪过,青玉米的香味固然是一种诱惑,更主要的是丰收的年景,几穗玉米真是影响不了几多收成。人们理直气壮地说,这么好的庄稼是谁种的,是我们种的;我们种的,就为什么不能吃几穗青玉米尝尝鲜?不吃几穗嫩玉米你说我们亏不亏,亏大发儿了!就吃,你打p股也得吃;我们吃的是那个心气儿!所以,与其说是偷青,不如说是以特殊的方式品尝丰收的喜悦,也是为了品尝生活的美好滋味。既然这样,还怎么惩戒?再惩戒,就有些不懂人情世理了。但又不能鼓励去偷;偷多了,毕竟要影响到收成了;众人便达成了一种心理上的默契,少量地悄悄地掰一些青玉米,一家老小能品味品味就可以了,切不可大摇大摆地大偷特偷,污损公德。如此,当头人的,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送这个人情了。所以,偷青成了庄稼人庆祝丰收的一种特殊仪式;久而久之,便成了一种习俗;即便是旱涝的年景,只要是新玉米下来,也要偷几穗,毕竟是新的收成嘛……

    听了翁上元的话,南先生不禁暗叹:真是奇特的人,奇特的村俗!这些,在书本上可从来没有读到。

    “真是美好的村俗。”他对翁上元说。

    翁上元说:“你要是有意思,也去偷一偷青;什么都是偷来的滋味好啊!哈哈哈哈……”

    南先生一惊,他与贫七妹的事,莫非翁上元知道了?

    正在踌躇间,翁七妹来了。南先生脸红了。

    “哥,你在这儿呀!我给南先生送几根煮玉米。”翁七妹爽脆地说。

    “哟,咱想到一块了。南先生,你就吃吧;可是别撑着,那好东西也顶人。”

    二

    好东西真的会顶人:翁七妹怀孕了。

    知道这一事实之后,南明阳教授吓晕了,他手足无措。

    “咱有孩子了,你说咋办呢?”翁七妹向他讨主意。

    “你说咋办呢?”他把这个问题又推给了可怜的女人。

    “你是男人,要紧的时候得拿主意。”翁七妹流下了眼泪。

    “我还是男人?我是右派分子!右派分子不好好劳动改造,居然搞大了一个农村姑娘的肚子,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是灭顶之灾!”在自己的女人怀孕这个问题面前,南明阳教授首先想到的是个人的利害。

    女人哭了起来,“你甭说那么多,你就说这孩子咱们要不要哩?”女人乞望着他。

    “要?你说能要么?这是非法同居生出来的私生子,让他姓南还是姓翁,让他将来怎么做人?!

    “姓啥都没关系,只要他是咱的孩子就成。”

    “这不成啊!就我这身份,前途未卜;个人境遇好坏无所谓,不能连累孩子啊!”

    “不是还有我吗?咱养活他,不让人知道他爹是谁。”

    “你怎么那么幼稚,用你们农村的话,纸里包不住火,早晚得露出真相;到那时,孩子的处境和大人的处境都更糟糕!”

    “那咋办?”

    “拿掉他。”

    “咋拿掉他?”

    “人工流产。”

    翁七妹愤怒地看着南先生,“你这人咋心这么狠?读书人应该心肠好才是。一个女人,头胎孩子最金贵;有的婆娘保都保不住,你还拿掉,咱村里从来就没有往下拿孩子的,到我翁七妹这儿却要往下拿孩子,我是个啥?不拿,不拿!死活不拿!”

    南先生知道这个村姑的脾气,颓然地坐在一边,“爱怎么办怎么办吧,我是听天由命了。”

    翁七妹看了他一眼,叹了一口气,“咳,你呀!”

    她知道,在这件事上,她指望不上他;一切得靠她自己处理,靠她自己承受。她转身往屋外走。“你要干吗?”南先生问。

    “我去找我哥。”要紧的关头,她还是想到了她哥;从来都不管她的翁上元。

    翁上元听了她妹妹的陈述,狠狠地给了她妹妹一记耳光。翁七妹白晰圆润的脸上,立刻怒放了一朵五指梅。她没有哭泣,泪水就在她的眼眶里打转,她不让它流下来。

    “你人也打了,就帮我做个主吧。”翁七妹说。

    “你瞧我说啥来着?我说她跟南先生有那个意思吧,你还不信;到如今,肚子都大了,你还说啥!”刘淑芳喋喋地说。

    “你就少说两句吧。”翁上元不耐烦地制止了她。“那位南先生他想昨办?”翁上元问翁七妹。

    “他已经没了主意。”翁七妹回答说。

    “我去找他,给你讨个公道。”

    “你不许难为他。”

    “那咱可不敢说。”

    “我让你答应我不准难为他。”

    “这么大事,我得让他知道知道厉害。”

    翁七妹也知道自己哥哥的脾气,一下子给他跪下了。“哥,发生这一切,不怨他,都在我,所以,你不要为难他,给咱留点面子。”

    “你可图他个啥?”翁上元问。

    “事到如今说什么也没用。”翁七妹没有正面回答。

    “你就图他会念几个字,戴个眼镜,人斯文?”翁上元咽了一口唾y,接着说:“还是图他新鲜,j巴也斯文?”

    翁上元的话很刻薄,深深地刺痛了他妹妹的心。“哥,看在一母同胞的份上,咱找你;你要是不愿意管,也不强求你,我一个人做事一个人当,大不了还有个死。”翁七妹说。

    “就跟家里人耍脾气,一见那读书的倍子,你就啥脾气都没了,你真是没有出息。”翁上元伤心地说。

    “翁家人有几个有出息的?这是命。”翁七妹说。

    “得,得,算咱倒霉;那侉子在哪儿,我去找他。”翁上元要帮助他的妹妹。

    找到南先生,南先生眼光游移着,不说话。

    “南先生,你跟我妹妹的事,咱都知道了。”听到这句话,南先生抬起了耷拉着的眼皮。

    “事到如今,咱也不为难你,就想听你几句真心话。”

    南先生凄惶的眼神里倏地冒出一点亮光,“想听什么?”

    “我妹妹肚子里的孩子是不是你的?”

    “是我的。”

    “你是不是真心喜欢我妹妹?”

    “真心喜欢。”

    “你没有耍弄她,是不?”

    “是。”

    “你还算是条汉子。那么,我妹妹肚子里的孩子咋办?”

    “不能要,就我的身份,也没办法要。”

    “依你昨办?”

    “只有拿掉他。”

    “女人打孩子可是件伤元气的事,这里的厉害你得想到。”

    “我会真心对她。”

    “那好,那就拿掉。”

    翁七妹知道事情不可挽回,痛苦地哭了。

    “哭啥?你要想生孩子,就名正言顺地找个主儿;你跟他,就委屈点吧。”翁上元苦笑着说。

    “都怨咱命苦。”翁七妹抽泣着说。

    “这才刚是个开头。”翁上元说。

    翁上元亲自赶上马车,拉着他的妹妹去了一趟公社卫生院。

    回来的路上,翁七妹抽咽不止。翁上元狠狠地抽了牲口一鞭子,无辜的牲口扬蹄跑了起来。

    “翁息元赶车是为了村里借粮食,是件光彩的事;翁上元赶车是为了他跑瞎的妹妹打私孩子,这是他娘的什么事呀?”

    他愤愤地说。

    三

    秋收完了,按既定的计划,翁上元组织村里的劳力去打草。

    他对南先生说:“打草是个累活,但你也得去,你白白折了我一员大将。”他是指翁七妹。翁七妹流产才一个多月,他还不忍心,让一个受了不名之屈的姑娘再干那要命的力气活。

    开镰的那天,翁七妹也来了。翁上元很不高兴,“你回去,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你回去!”

    “我不回去!”翁七妹倔犟地说。

    “你真是找死!”

    “死就死呗,没啥大不了的。”翁七妹说。

    …… ……

    翁七妹与刘淑芳、南先生结伴去打草。后面还跟着一个翁大元。

    那梁峁上的草很多,但却没有收住刘淑芳和翁七妹的脚;南先生有些不解,但只有跟着走。终于在一坨草前停下,那蛇草茂密、厚而齐崭,且有茸茸籽穗相扑打。刘淑芳捻了一把那草的籽穗,摊在手掌上,对南先生说:“这草穗里有一包瘪米,仔细嚼嚼,苦中带甜,人都能吃,那马便更爱吃了。既是给部队打草,便一定要打些好的。”

    南先生心里好感动:这山里人,心地就是好。

    刘淑芳对翁七妹说:“这一坨草,够打一天的。你和南先生在阳面,我们娘儿俩在y面,中午在坨顶聚齐儿,吃午饭。”那粮袋便甩在坨顶,人则顺势出溜到坨底,停也不停,便将身子深深地埋进草里,噗噗嚓嚓打开了。

    那割草的镰刀拿在手上,很轻;但和细而成束的草杆相较,便觉得沉重而拘涩。没割上一会儿,南先生手杆子上的青筋便蚯蚓般绽得分明,镰刀砍在草上便失去了气力,久久割不成把。再看翁七妹,则腰弯如弓,将草大把大把地朝怀里薅拢,顺草倚倒的方向,极迅速地抹下镰刀,就割下了满抱的草,扎成大大的一捆,极潇洒地扔在一边,就又朝前进身。待她将腰身直起,人已割到半坡,回过头朝南先生笑。

    这个村姑真能干呀!有什么能摧得垮呢?!南先生叹道。手里的镰刀便也较了力气,朝前赶去。

    中午,打开饭袋,刘淑芳呀地叫出声来:那小米饭团团上竟爬了一层黑黑的蚂蚁,正贪婪地啮食那几块酱红的腌r。那是为了打草的人补补力气,特意准备的。“该死的黑货,也知道找肥的沁哩!”刘淑芳骂着,用草杆子往外拨那蚂蚁;那小东西竟极执着,愈拨愈多。翁大元一把夺过饭袋,“瞧我的。”他接过饭袋,那蚂蚁不仅不从饭团上爬出去,反而都不动了,趴在饭上密密地一层,分不出哪里是蚂蚁哪里是饭。“咳,就甭吃了,忍一顿吧。”他无奈地笑笑。翁七妹把自己的饭袋扔过来,“我带的是窝头咸菜,不招蚂蚁,大元和南先生吃罢。”不待南先生省悟,她已埋头吞那饭团了,佐着那一层黑色的蚂蚁。刘淑芳凑过身去,“别被窝放p——独吞,也搭上个我。”两个便争吞那饭团。两个人的咀嚼之声异常响脆,咯吱咯吱咯吱咯吱,像炒热的芝麻被木杖擀。

    南明阳教授看呆了。

    将饭吞完,两个女人灌了一气凉水,之后往地上一躺,“歇歇气哩,”两条女人的身子便躺得极恣肆了。

    下午,坨上的草早早地就打完了。刘淑芳和翁七妹互相帮衬着,打了两个大大的草背子。剩下的草,便簇成堆,用石头压牢,待来日来背。两个女人不让南先生和翁大元背草,说翁大元的腰还没有长完全,而南先生的腰被书本早已软化了,是不能背的。

    南先生坚持要背,刘淑芳说:“你就算了吧,你要是问了腰,我们就缺了一个就伴的,就干不欢势了!”笑笑,意味深长地看了翁七妹一眼。

    天渐渐凉了,好打的草也不多了,村里人便都跄跄跌跌地占山,占下好打的草,以便卖小力气,打更多的草。刘淑芳和翁七妹便灵猴般满山跑,将手中的草标c上了一道又一道山梁。村里人说:“这翁家的女人真成,满山场子都是她们的了!”

    那日,草打得实在没兴致,刘淑芳也只顾打她的草,翁大元有话无处说,便踅到阳坡上,找南先生和翁七妹。

    那阳坡上竟没人。砍倒的一片草随意地摊散着,并未上捆;两把镰刀了被甩在一边,刀刃上挂满了土屑。真差劲儿!打草人的镰刀锃亮如雪才对呀。正要转身离去,不远处竟咯咯发出一串笑,再听时竟断了。望到不远处那草窠子窸窸窣窣地动,像一群雀子正酝酿飞翔,他心中陡地生出奇异,便蹑手蹑脚朝那边走。

    近了,翁大元惊呆了:翁七妹正倚在南先生的怀里,那薄棉褂上的纽子竟有两粒开了……翁大元心中愤然,大咳一声。那翁七妹倏地就将身子闪开了。见是翁大元,她竟说:“哎,以为是谁呢,原来是只小狗。”翁大元尖尖地骂了一声:“脸皮太厚!”决然朝回走去。走到半途,竟不走了,他想到:七姑好黑的脖子脸,胸脯竟恁白!他感到奇怪。

    跟刘淑芳说了,她竟“娘唉”一声甩了草镰,把自己掀翻在草窠子上:“都出这等事了,你竟然还笑!”刘淑芳止住了笑,“大元,这是大人的事,你莫多嘴;回家千万不要跟别人说。”翁大元坐在草地上想了很长的时间。农村的s事,怎出在了他最亲爱的两个人身上?他想不通,哭了。

    中午吃饭,南先生躲得远远,兀自吃他的饭,他不愿意看到大元迷惆而忧伤的目光,翁七妹却仍然挤坐在刘淑芳身旁,将窝头啃得极香甜。刘淑芳用膀子挤一挤她,“死丫头,搂着点火,别太野了,刚好了伤疤就忘了疼!”翁七妹低声说了一声,:“知道。”便被窝头咽住了喉嗓,剧烈地咳了起来。咳声颤动了南先生手上的水壶,他想递过来;想了想,又放下了。

    草背子尽管很肿大,背在人的身上,风一吹过来,便把人吹得左右飘摇;但一过秤,却份量很轻。秋风干爽,打下来的草,一经风吹便干脆而浮泡了。“这娘的亏心的草。”刘淑芳说。

    那日,两人把草背到村口,就撂下草背子;从地上捡些滚圆的小卵石,装满了身上所有可以装东西的地方,包括……到称草处,先是连人带草在地秤上秤了;待要返身称体重的时候,刘淑芳叫了一声,“不成,有一泡n憋不住了,得先n去。”翁七妹说:“等等我,咱也去。”跑到背人处,真是n,把所有囊中的石子都“n”出去了。

    今天的草,果然比昨天多了十斤;姑嫂二人很得意,全不顾那个教授的寻视的目光。

    那个教授晚上打开了他的那个笔记本,记了两段;其中一段是这样:

    农村有一种副业门路,是打秋草。把山上的革打下来,卖到收购站去,挣些现钱。这几乎是惟一的一条副业门路。那里的女人很能干,虽然吃得低劣,但背力强健;一个半天,便割倒了一面坡。那草背子很大,背在身上便淹没了她们矮小的身材;从远处看去,就像草堆自己在走。但风干了的革很轻,大堆大堆的草也卖不上份量,很是不公平。她们也有追求公平的办法,便是称体重时在身上藏匿石头,以增其重。颇得法。这是典型的占小便宜的农民心理,是农民式的小狡黠。这种小狡黠是一种恶,但却是在大善之下的小恶;因为她们在选草质时很认真,从不把低劣的山草出卖。所以,这种小狡黠是一种质朴而人性的情调;无从以憎,堪可吟味。

    倒底是教授,他有发达的理性;他像一只y鸷的鹰,即便在幽僻之处蛰伏,却也惊警地醒着。

    四

    当翁上元用全村人打秋草的钱,把受灾的村民安置妥贴之后;公社又有人下来,要求后岭仍要充分利用冬春农闲的大好时机,狠抓农业学大寨,要抓出成果,不能拖全公社的后腿。此外,公社领导还对后岭村搞灾后自救的做法予以表扬,称赞翁上元是个好的支部书记。翁上元很是感动,当着公社领导的面,还掉下了眼泪。“受点苦没啥,只要领导上知道咱的辛苦劲儿也就齐了。”他说了一句动容的话。领导说,知道知道,谁的辛苦当领导的都知道。翁上元说,领导真是好领导哩。领导说,你们后岭的任务很明确,就是修道建扬水站,使山地水利化,明春改种春小麦,让山区百姓吃上自己种出来的白面;这可是千百年的大事啊。你要好好抓啊。翁上元很激动,好好抓,好好抓。有人说,咱山区不适合种小麦,这是煽y风、点鬼火,是阶级斗争新动向,他们就是怕我们农民过上好日子。领导慷慨激昂地说。领导又慷慨激昂地说,现在就是有这么一股潮流,说什么我们这样不成,那样也不成;好像他们什么都成。不是有人要翻案么,这是右倾翻案风,是逆流,我们要坚决反对。翁上元同志,你是我们被实践证明了的好干部,在路线斗争面前,你要站稳立场;不但要抓生产,也要抓斗争,二者不可偏废。你清楚不清楚啊——翁上元连连说,清楚,清楚。怎么个清楚法呢?领导庄肃地问。领导怎么说咱就咋办呗。翁上元笑着说。领导点点头,也笑了。

    领导走了,他来到南先生住处。南先生见了他激灵一下站了起来,毕恭毕敬。自从他与翁七妹把偷来的东西吃顶了,翁上元帮助他们把吃顶了的东西消化掉以后,南先生便对这位农民产生了敬畏。

    翁上元把公社的意图跟他讲了一下,南先生想说点什么,却又欲言又止。

    “甭他娘的吞吞吐吐的,有话就说,有p就放!”翁上元对他已失去了往日的尊重。

    南先生说:“这山里种小麦的确有点问题。”

    “嗯?”翁上元脸一沉。南先生心里一咯噔,“我还是不说为好。”

    “说,说!别娘儿们脾气,是打是罚,这老爷们儿要的是痛快!”

    “这山区化冻晚,气温低,日照又短,便造成了积温少、光合作用不充分的作物劣势;而小麦对积温和光合作用要求最严,达不到便减产,甚至无产。”

    “p!那玉米谷子就不是作物,这不祖祖辈辈都长得好好的么?”

    “那玉米谷子经过千百年的自然进化与人工选择,已适应了这里的自然气候,成了农家品种,种性已经确定了,便适合种植了。”

    “你说的,我不懂。领导上说得真对,就是有人说得头头是道,反对新生事物,咱看你就是一个。”

    南先生的脸唰地就白了。

    “你别害怕,咱不给你扣帽子,也不批斗你,就希望你少说话。你不是知识分子么,长得也慈眉善目的,欺骗了不少群众,包括我在内。自从你把咱妹子的肚子搞大了,咱就对你很失望。你一,要少说话,二,少跟我妹子来往,她还是个大姑娘。”翁上元的一番话,让南明阳教授心寒。却流下了汗水。

    看来,在世态人情中,他都是个多余的人。

    见南先生不说话,翁上元笑笑,“你也不要背包袱,咱翁上元不是翁送元,脾气好,人也善;咱不会公事私事搅和着跟人过不去,你还是咱的南先生,该咋着还咋着。你是不是没烟抽了?”

    “有,有,还有!”

    “今天找你,是要求你办件事。”翁上元说。

    “不敢,不敢,应该做,应该做!”南先生毕恭毕敬地说。

    “领导说有一股什么‘逆流’,要咱不要光搞生产,也要注意斗争。咱还是不想搞什么活动,你就再写一首什么诗,应付应付吧。”翁上元说。

    “好说,好说,我马上就写。”

    “甭着急,等用的时候,咱再跟你要。”

    ……

    翁上元走了,南先生心乱如麻。翁上元对他还是那么信任,对他与翁七妹的事,他也没有过多地指责他;但他们之间那种近乎于亲情的温温情意已经不在了,他感到心痛。人在逆境中,这种情谊是多么的珍贵啊。

    他心痛不已,抽泣起来;后来竟至控制不住,放声大哭。

    这是一个孤寂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哭声啊!翁上元听见了,瞧一眼刘淑芳,“南先生怎么啦?”

    刘淑芳也瞧了他一眼,“你可说是哩,他怎么啦?”

    翁七妹也听见了,她腾地站起来,却又坐下了。她把辫梢解除了又编,编了又解,唇咬出血来。

    翁上元去了一趟机械厂,机械厂依然是后岭的支农单位,机械厂派了一个施工小队开进山,帮助后岭打井,架设输水管道;实现山地种小麦,山民吃自己产的白面美好目标。

    施工队进山那天,翁上元把南先生写的诗交上去了。在打井机的轰鸣声中,南先生的诗也在同时播颂:

    反潮流,意义深,

    大家都要来关心;

    你不反它它反你,

    和平观念最害人

    ——最害人!

    五

    这年的冬天,后岭人没有像往年一样“猫冬”,而是和机械厂的施工小队在一起,为吃上他们自己打下来的白面而奋斗。

    本来,后岭的地下水不缺乏,井也好打;输水管也好架设,最艰巨的工程,是修灌溉渠。而这最艰巨的活计,只有靠后岭人自己。后岭人没有怨言,毫不犹豫;把过年的“百岁火”点在工地上,迎春的炮竹鸣响在沟渠旁,革命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完善结合,大放光芒。据后岭村村志记载,这个冬天:

    出动人工  126780人次

    修构沟渠  223条 总长20008米

    开掘土石方 387166立方米

    宰猪    89头

    宰羊    101只

    消耗烧酒  21000瓶

    这是后岭有史以来工程量最大、投入人力物力最巨大的一项工程。

    整个工程进展顺利,到第二年春天化冻前基本完工,春小麦的种植基本得以实现。翁上元的心气儿极顺畅,惟一不顺遂的,是一件小事:翁七妹又怀孕了。他只好又拉着他的妹子去了一趟公社卫生院。

    回来的路上,翁上元气哼哼地说:

    “你就不能管住自己点儿!别跟没缓绳的s狗子似的!”

    “我不是不管自己,是管不住自己;就像看见你们钓沟里的鱼,明明知道那r里有钩子,那鱼还是去吃;那钩子拽得越紧,鱼咬得也越狠。自己找死!”他的妹子说。

    “那你就早点死算了,省得丢人现眼。”

    “你甭催,还不到时候;到时候,你拦都拦不住。”

    “你别的能耐没有,就是气性大,拿你没办法。你不能不怀孩子?”

    翁七妹苦笑一下,说:“你没听人说,我们女人的肚子除了装大粪,就是装孩子;老天就这么安排的,你的妹子就例外?”

    “也是,就你那身块,比谁都还装得多!”翁上元琢磨琢磨,竟哈哈笑起来。

    “哥,瞧你!自打咱一出了这事,你就不把咱当人了,啥都说。”翁七妹嗔着。

    “我还供着你?就你那个做派,连条尾巴都藏不住,你端得起么?!”

    “端不起。”

    “那就有点出息,离那读书的侉子远点。”

    “远不了。”

    “那我就再帮你一个忙,叫那读书的垮子跟冯明亮一块去当羊倌,住在山上。这就跟下雨羊扎堆,赶不动,就拉;别挤出瘟病来。”翁上元讪笑着说。

    翁七妹没说话。人到了这个地步,也只能任人摆布了。

    春小麦下种了。要浇头茬水,公社下来通知,说县里领导要现场参观检查;要等着领导来,等着领导亲自合闸放水。

    翁上元认真进行了布署。因为是新渠,怕出问题;便在每条主渠的渠口处安置一个人,专门看守。

    领导来了,是县里管农业的副县长。他坐了一辆破军用吉普,走在凸凹不平的石子路上,像疯娘儿们扭。见他的车扭近了,锣鼓就响了起来。山环也小,其音也巨,气氛竟颇热烈。副县长下了车,跟着公社书记、主任,还有一个秘书。副县长很质朴,脸瘦且黑,满额堆满了抬头纹,所以不笑也像笑,极亲切的一个形象。县长便笑着走过来。锣鼓就敲得更响。

    翁上元走上去,同县长握手,感动得直流泪水。公社主任说:“别激动了,你赶上了好时候,活该你露脸。过去,县太爷哪能走到这犄角旮旯里来!”“是,是!”翁上元一激动,握主任的手比握县长的手还紧。

    便簇着县长在水泵房前开现场会。

    公社书记讲了很长一大套。记不清了。最后请县长讲话。以为县大爷得明腔大嗓地给子民们训一泡,没想到县长质朴到只有一句话:

    “社员同志们:咱这深山区没想到也能建扬水站种上白面(!),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大家高兴,我也高兴,毛主席他老人家更高兴,毛主席万岁!”

    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万岁!群情激奋,幸福无边!

    请县长合闸。县长揭去闸箱上的红布,熟练而有力地合上闸。水泵欢快地叫了起来。人们屏息仰望,翘望那最激动人心的一刻。终于看到了山顶上喷出的水花,便群情激奋地又喊了几遍口号。县长说:

    “咱们到堰田上看看去。”

    山里的扬水站,一级一级地扬到山顶,再从山顶的蓄水池里流下来,灌溉到麦田里去。山里的堰田很高,领导最多只能走到中间的堰田。水流到领导的眼前,守渠口的社员很长眼地把水引到毛渠里去,再改开畦口,让春水灌溉到麦田之中。那麦畦如久旱逢甘霖,水刚到畦面,便滋滋地喝开了,表达出一种知遇之恩。大家高兴,翁上元高兴,领导就更高兴。领导高喊应该赋诗一首,但谁也不会吟,便可惜南先生不在场。南先生被翁上元派到山上放羊去了。

    正兴奋间,水突然小了。“怎么回事?!”领导大为惊异。翁上元急得流下汗来,扯着嗓子,叫守渠员一级一级地报告情况。一级一级地报下来,都说没有情况。但渠水仍然没有恢复正常。公社主任大叫:“翁上元,你他娘的怎么搞的?关键时刻掉链子!你是j巴的什么东西!”

    翁上元是个自尊心极强的汉子。幸福的时刻挨了最刻毒的骂,他的脸倏地涨紫了。他一声不吭,他默默地脱掉身上的棉袄,从社员手中抄过铁锹,望一望山顶,“狗日的!”他要拚命了。

    正在这时,水流响脆起来。哗哗地,如久蓄而迟到的劲歌。春水又欢畅地滋润到麦田里去。领导又笑了起来。捏了捏翁上元赤l而结实的臂膀,“真是条汉子啊!快穿上,快穿上,别冻感了冒,后岭的事业,正需要你呢。”

    六

    山上守渠的不是别人,正是翁上元的老妹子翁七妹。

    看到欢快的渠水从山顶上流下去,她也很激动;看到领导们喜笑颜开地走到堰田上去,她不仅激动,而且感动。山里人真是赶上了好的时候:从前谁敢想到,这水能扬到山顶上,这堰田能打出白面!!翁七妹由衷地喜悦着,个人的哀愁,消失得无影无踪。

    但也就在这时,她守的渠口出现了问题。

    起初那渠帮上渗出了水,后来竟喷出了水流。她铲了几锹细土想把那漏处堵上;没想到越堵漏得越欢,最后那漏处的水流旋了几旋,旋出一个大d,哗啦一声,开了一个口子。翁七妹慌了,拚命铲土,但那上扔到渠口,站都不站一下,又被水冲走了。她知道,用土去堵湍急的流水,真是无济于事;便去找石头。但山顶的石头都长在一起,她又没有撬石头的工具,石头就在她身边,但她一块也拿不下来。这时,山下传来急切的喊声。

    她不敢告诉山下说渠口出事。那里的群众和领导都快乐着,出事的话是多么地不近情理啊!但她又束手无策,急得她在山顶上跑,小声地哭了起来。为什么偏偏领导在的时候漏口子;为什么偏就在我这里漏口子?是咱干的事伤了风水吧,是老天爷在惩罚我吧?

    山下传来愤怒的骂声。

    翁七妹的心抽紧了。我可怜的哥呀,你为咱承担了那么多,咱怎就一点帮不上你的忙哩。咱是一点也没有用哇,真是不如早死啊!想到死,她的眼前突然闪出了一道亮光;惶急的心竟出奇地安定下来。

    她深情地看了一眼渠帮的豁口,从容地走下去,把自己的身子堵上了。

    驯顺的渠水欢快地流下去,给山下的人送去喜悦的消息。

    最初浸到水里的翁七妹,是带着绝望的激情,她已感不到渠水的温度,她带着从容的微笑。当山下恢复了喜悦与欢笑,她的身心也恢复了常态,她感到了痛苦的锐厉,她渐渐有些不能承受了——

    春天的水,是早晚结冰的水,其实就是冰水。在冰水里浸泡的翁七妹,而且是流产不久的一个带着身心创伤的女人,她所处的境界,便可想而知。流动的水,像流动着一根根针,奔攒着刺向她的皮r,刺向她的筋骨,直至她的心。她的腿动一动,便感到了撕裂皮r的疼痛;十个脚趾像钉在十根针上,迫得她的主人不敢动弹。一股巨大的冷风,从她的腿裆之间,钻进她的腹腔;然后里挟着她的脏器,钻到心肺之间,她感到一种生命将尽的窒息。她想喘息,但没有喘息的力量;她张大了嘴巴,钻进来的依然是冰冷的寒气;上下的寒流对恃着,她有一种要被撑裂了的感觉。她承受着,静静地承受着;她不能动,一动便要被撑裂。万针刺痛的腰间,突然生出一种燃烧般的感觉,火焰在腰间翻滚,然后顺腿裆间燃烧;她感到她的女根被烧糊了,烧焦了,烧幽闭了;热气在小腹间撞击着,寻找释放的门脉。终于打通了她双腿上的筋络,那火焰便相拥着,奔向那新开的甬道;她觉得自己的双腿瞬间肿大起来,双脚有了一种飘浮的感觉。燃烧过后,她的整个下t便失去了知觉。腰间的火焰还在燃烧,向胸肺钻去;火焰在胸室里燃烧,驱散了已有的窒息,她终于喘了起来。她的脊椎被烧化了,她的躯干僵在那里;她的茹房膨胀起来,两只茹头有一种生长的感觉;好像长成了两眼喷泉,体内的针刺与火焰,喷薄而出。一根根针飞出去了,一团团火焰喷出去了,但还在飞;好像胸腔的东西被掏出去,还继续掏下去。她感到自己将要被掏空了,喊了一声南先生的名字。她又喊了一声翁上元,哥,咱报答你了!喊过之后,她竟感到这一切都多余,便喊:娘!她喊着她的娘,心头竟生出一团温暖,她笑了起来。真累啊,我要睡去了……

    当她醒来的时候,果然在娘的怀里。她叫了一声娘,就嘤嘤地哭起来。娘说不哭不哭,你是个大人了;她说就哭就哭,我还是个孩子。传来翁上元的声音,妹子,咱是你哥。她叫一声哥,还是嘤嘤哭泣。七妹,我是南明阳啊。南先生居然也在近前说话。她止住了哭声,睁眼一看,还就是那个南先生。她有些不好意思,想从娘的怀抱里挣脱出来,但身子很沉,一番努力失败后,又回到了娘的怀抱。她还没有恢复知觉。

    翁上元拉着他的妹子又去了趟卫生院。七天后回到村里。她虽然已全部恢复了知觉,但却变得站不敢站,坐不敢坐。坐,像坐在针毡上;站,像站在刀丛中。她只有躺在床上。躺了一段时候,她听到了全身骨节在咯吱咯吱响;她以为骨节已活络了,便要站起来;一站,才知道那骨节变得更僵了,撩开衣服一看,骨节长大了,很突出,连那圆腴的皮r都包裹不住。她惊呆了。

    七

    后岭的小麦终于收获了。但产量不高,亩产在一百到一百五十斤之间;同样的小麦,在平原可以打到六百斤以上。即便如此,山里人终于吃上了白面,而且是自己打出的白面,也是一件大喜的事情。大家把麦秋当年节过,宰猪,宰羊,打酒,折腾得热火朝天。有人说,趁吃白面这几天多接孩子,揍出的孩子伶俐,将来能当大官。就都揍孩子。

    碾出新面那天,娘给七妹擀了两碗面。端到七妹面前,七妹哭了。等止住了哭声,那面已经凉了。娘以为她吃不下,叹了口气要端回厨间。

    “娘,我吃。”七妹竟坐了起来。

    “面都凉了,娘给你热热。”

    “甭热,我就这么吃,吃得下。”

    七妹吃得很畅快,几口就把两大碗面吃了,临了一举碗,“娘再给咱擀两碗。”

    她娘愣了,“这孩子,你身子虚,别吃顶了。”

    “娘,你就擀吧,咱吃不顶。”

    娘就给她擀,一边擀,一边掉泪,掉到面锅里了。

    七妹就又吃了两碗热汤面。吃完,打了一个响亮的饱嗝,“还是白面好吃哩!”她说。

    南先生来看她,提着几只羊腰子。

    七妹的娘把羊腰子接过来,“还是这书力人儿想得细,这羊腰子就是暖腰驱寒哩。”娘说。

    “正好,南先生,你帮咱照看七妹,我去李水那儿找几只干蝎子,跟羊腰子一起下药;他不是腰腿不成么,他常预备那东西。”七妹的娘走了。

    娘走了,七妹就哽咽了。“我残了。”她说。

    “你是被凉水激了筋脉,会慢慢好起来的。”南先生说。

    “你本来就不想要我,这次就更不要我了。”七妹伤感地说。

    “不,以前我是有顾虑,自卑,怕连累你,现在我不怕了。”南先生说。

    “你真的要我?”

    “要!你是为我才落下病的……你别哭,七妹,你真的别哭,听我说:我从报纸上看出来,我的事也有指望了,咱快有好日子过了。”

    “真的!”翁七妹破涕为笑,“我真为你高兴。”

    “不,应该是咱俩高兴,都快熬到头了。”

    “到时候你可一定要娶我。”

    “娶!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娶我的那天,咱俩给大伙唱台戏。”

    “唱那出?”

    “《哭眉阝子》里的‘寻夫记’。”

    “那是悲剧,大喜的日子?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