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章节目录 二
    在刚刚工作还需要为做实验而犯愁的年月,杨钊觉得自己是很孤僻的,怎么说,技术宅。

    看戏的人也分两种,不爱交际的和爱交际的。前者如杨钊,闷头看完就走,江湖再见。后者如聂华,喜欢和隔壁座位的文艺青年换名片,钻到后台问东问西,与小演员搭个讪,隔三差五戏迷朋友聚餐唱k,拖着杨钊一起去。他俩是大学同学,聂华家在本地,考了个公务员,有点小开习气,头发溜光,笑容可掬,成天搂着个炮筒似的单反,但为人不错,大大咧咧,不计较。

    长三角文艺青年的耶路撒冷之一,苏州虎丘,江湖传言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实际上,没活动,卖门票,贵;有活动,请出示入场证。聂华这样的人当然变得出来,还一变两张。

    那时候聂华暂无女朋友。于是杨钊坐了一个多钟头的车,跟着他站在生公石下面,腹诽传说中的虎丘曲会。

    虎丘八月半,声光相乱,一无可看,止可看看八月半之人。

    石头上到处站着唱曲而欲人看其唱曲者,以及杨钊这样的,唱曲者也看,不唱曲者也看,而实无一看者。

    不是古代人,就莫做古代人的事。杨钊一向这么认为。

    他想和聂华说一声,先走,结果聂华正兴致盎然地做着现代人的事:拍照。

    杨钊望天,乌云遮月,松风凌乱。

    杨钊望地,满地电线,社团的背光灯,媒体的麦克风。

    杨钊望中间,就看到了陈舒义。

    两三年后,杨钊已经认识了陈舒义,才知道那天晚上,他看见的是陈舒义。

    那时候陈舒义还没毕业,跟着学校的车来的。

    他记得陈舒义,因为陈舒义站在那里,不唱,却偏着头,打着手势,和笛师说了很久的话。太吵,太远,他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只觉得陈舒义似乎有点怯场,很犹豫,也许是怕合不上音,或者别的什么。他不记得陈舒义唱了什么,只记得很瘦,颧骨高高,白衬衣,一片吵嚷之中,不太像个学戏的。

    后来陈舒义告诉杨钊,就是那一趟,他第一次见到了李松云。李松云也说他,不太像学戏的,像个书生,唱小生,刚刚好。

    知遇之恩。这就是。

    陈舒义压场的几个戏,都是李松云送的。不是教,是送。院团明码标价,李松云这个辈分的,对外开班,学一出,三万块。陈舒义刚毕业,祥园宣传处,一年工资还没有三万块。

    李松云说:来我家,你师母包馄饨,咱拍着曲子等,周末我去祥园,你请我吃门口蟹壳黄,两清。

    李松云不是古代人,却做着古代人的事。

    师母去世的时候,陈舒义进门径直磕了三个头,弟子礼,不管边上有人没人。

    知遇之恩。

    看着陈舒义跟着钱薇夫妇向同桌领导敬酒,杨钊突然觉得,做个古代人也没什么不好。

    陈舒义已经跟他们起了身,却在角落里一口气将杯底的残酒喝了,又倒满,扯着钱薇说:“师姐,徐老师,先敬你们一个,再去其他桌。”

    钱薇低声道:“我们客气什么。”

    陈舒义说:“师姐知道我,我这人不会讲话,敬你们一个,安心。”

    钱薇只得拉着徐子川一并喝了。陈舒义说:“知遇之恩,谢谢师姐。”

    钱薇顺手帮他抹了一下嘴角,说:“不要讲这种话,你在南方吃那么多年苦,年纪不小了,该有这一天。”

    陈舒义揉了揉鼻子,点点头。

    三个人最后转到杨钊这桌。都是小孩子,也不拘礼。钱薇笑道:“来来,这一次真是多亏你们帮忙,一桌都是祖国的花朵。”

    一桌就都哄笑起来:“谢谢薇薇姐表扬。”

    杨钊嘴角抽搐,我是大叔,陈舒义是老师,钱薇都当妈了,居然还是薇薇姐。

    于是他别有用心地也跟着叫了一声:“薇姐。”

    钱薇惊道:“哎哟老杨!舒义和我讲过你要过来,我这记性,忙忘了,要不要跟子川去那边坐坐?”

    杨钊说:“不要紧,和祖国的花朵们在一起,我觉得自己又年轻了。”

    钱薇说:“哈哈哈!什么时候走?明天和舒义来家里吃饭?”

    杨钊说:“怕来不及,明天就回去了。”

    钱薇说:“这样。那舒义你陪他坐会,反正转完了。来来,小朋友们随意,年轻人有爱好又能干,真的太感谢你们,以后……”

    杨钊看看陈舒义,有些上脸了。唱戏的不敢随便沾酒,过去在南方,最多也就两杯啤酒,这人又太实在,一圈转下来,眼角都红了,上了妆一样。

    钱薇和徐子川倾了杯底,杨钊却趁陈舒义不防,把他杯子夺了,自己仰脖喝了。

    一桌都笑起来。陈舒义抢回杯子:“干什么?”

    杨钊说:“你喝太多了。”

    陈舒义说:“差这一杯?”说着又倒满,杨钊这回夺不过来,索性扯着他手,泼泼洒洒地都喝了。

    钱薇早认识他,花朵们也都见过金错刀舌战群儒的英姿,知道这人有点疯疯癫癫的,也不怎么惊讶,只是笑。

    陈舒义甩了手,无奈道:“老杨啊,就是这个牛脾气。”

    抛砖引玉,谢谢大家。

    其实陈舒义现在比过去圆滑多了。梨园行这么老实的人,少见。幸亏水是真浅,一竿子捅到底,索性人人都看得出是真老实,真没脾气,也就省事了。

    好在陈舒义毕业的第二年,叶宝生来了祥园,一下就热闹起来。

    叶宝生原来是武生,浓眉大眼小个子,在原来的剧团出了舞台事故,摔折了腿,调来祥园休养,改唱小丑。丑行讲究一个口若悬河。叶宝生另起炉灶,倒是本色当行,嘴特别甜,见谁哄得谁眉开眼笑。义哥也是他先叫出来的。出门办事,义哥反而跟着他吃肉,慢慢地,也就会了。

    现在到了天子脚下,更比过去机灵了不少。

    钱薇临去时笑道:“他喝多了,院里有车送。你别喝多了,还要我们背你。”

    陈舒义故意捶杨钊:“不要紧,他酒量好得很。”

    杨钊指着他说:“陈老师没酒量,你忘了那年咱们在祥园晾褶子?”

    陈舒义扳着他手指,笑道:“糟糕,你们刚才灌他喝了多少?这是真的醉了。”
为您推荐